去年我们评测了市面上的白砂糖,简单来说分四个等级: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从左到右等级依次降低
我们当时给出的建议是:
尽量购买等级高的白砂糖
因为等级越高的白砂糖,各项指标要求越严格。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卫生指标就是二 氧 化 硫。
等级越高的白糖,二氧化硫残留应该越少。
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残留?
白砂糖由甘蔗生产。甘蔗汁都见过吧?它并不是白色的。所以,要经过脱色、澄清才能变成白色的糖。
直接熬制不脱色,那就是红糖了。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亚硫酸法和碳酸法。
前者会产生二氧化硫,后者产生二氧化碳。
亚硫酸法成本更低,所以被多数白砂糖生产采用。
但是会有二氧化硫残留
然而
然而
然而
9 月开始,白砂糖的新国标 GB/T 317-2018 生效了。
我们仔细认真的阅读了新的标准,却发现......
已没有二氧化硫(指标要求)的身影。只留了一句“食品安全要求,应符合 GB 13104”。
新国标截图
GB 13104 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的食用的糖的标准。
好吧,那我们再去看下“食糖”的国标是怎么规定的。
遗憾的是,这个标准总共 3 页,里面并没有二氧化硫的要求。可能会和二氧化硫相关的,就只有下面这句话了:
新国标截图
没错!“二氧化硫”被归为食品添加剂中!
好的,你说的都对。
这里没找到具体要求,我又去翻看了食品添加剂的国标 GB 2760。
不容易啊,终于看到了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二 氧 化 硫!!!
我们看到该标准中只有食糖大类,限量为 0.1 g/kg,也就是 100mg/kg。
这比老国标最低等级要求的 30mg/kg,还放松三倍多。比精制白砂糖的要求(6 mg/kg),更是松了十几倍。
我们把老国标里的精制白糖的二氧化硫要求再贴一遍,看看这个标准是怎么退步的!
6,之前最严的要求是——6 mg/kg
最尴尬的是,白砂糖等级划分的指标里,二氧化硫这一项没 有 了!
没有了!
没了!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普通消费者再不能仅凭标签上的“等级”来选择“低二氧化硫”的白砂糖了。想买到低二氧化硫的白砂糖,或许只有用检测来证明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白砂糖等级不再以二氧化硫为依据?
为什么含糊其辞模糊定义?
为什么要抹杀消费者唯一能够表面识别的权利?
我们不知道答案,只能猜想,或许,是低成本的硫化制糖界“统一”了标准?或许,是二氧化硫的危害被“刻意忘记”?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更好(贵)的技术使白砂糖产品不含硫。按说现在应该更多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提升标准,更加严格要求。怎么反而放宽了二氧化硫的限量要求?实在是看不懂这波操作。
看不懂就对了!
标准制定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制糖企业,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新国标制定单位
这个新国标实行后,二氧化硫只要 100 mg/kg 以下就行。要知道按照之前的标准,最低的二级白糖都要做到 30 mg/kg 啊。
不是整天喊消费升级么?
这种做法到底是升级还是jiang级?
这不是把我们消费者当傻子么?
或许真的应验了之前网上的说法——做消费升级的不一定赚钱;做消费jiang级的很可能赚钱;喊着消费升级口号,实质做消费jiang级的才是最最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