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 轶辰
    2020/06/01
    加减乘除
  • 私聊

气质联用(GCMS)

  •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摘要:

    针对全国土壤污染详查中半挥发性的有机物,通过快速溶剂萃取仪萃取,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实验数据证实校准曲线相关系数能达到0.999以上,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以及精密度都能满足《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的质量及技术要求。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多环芳烃;土壤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着污染严重、监测监管不健全和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环保部的部长李干杰强调,要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要求,尽快完成农用地及行业企业用地土壤受污染面积、分布范围等情况的调查,确认详查布点的核查工作,并上报备案。2015年8月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土壤环境保护我们势在必行,并且这也是利国利民之举,造福万代。

    多环芳烃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具有毒性高、移动性强的特点。目前发现有20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有一部分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呗发现,比如有色金属冶炼、加油加工,燃烧或使用等地方都有多环芳烃产生。同时多环芳烃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为高度疏水的特点,在自然界中很难被降解。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对保证人体健康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多环芳烃的测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gc-MS)测试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质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分析快速等特点。因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是分析复杂有机化合物等其他混合物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在气质联用技术中,气相色谱仪可以视为质谱的前处理工序,样品经过气相色谱的分离后形式进入质谱端,而质谱仪则作为气相色谱仪最为全能的检测器,二者相辅相成,使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并且鉴定能力强,满足测试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要求,且目前gc-MS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食品、生物、医药等诸多科学领域。

    1.​ 仪器及设备

    1.1.​ 气相色谱质谱仪:厂家: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型号gc 7890B, MS 5977A

    1.2.​ 色谱柱:品牌:Agilent,型号:DB-5MS 30m×0.25mm×0.25μm或其等效色谱柱

    1.3.​ 索氏提取装置

    1.4.​ 其他实验室常用设备

    2.​ 试剂

    2.1.​ 超纯水:Mili-Q,18 MΩ

    2.2.​ 二氯甲烷:HPLC级

    2.3.​ 正己烷:HPLC级

    2.4.​ 丙酮:HPLC级

    2.5.​ 乙酸乙酯:HPLC级

    2.6.​ 正戊烷:HPLC级

    2.7.​ 环己烷:HPLC级

    2.8.​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在500 mL烧杯中加入250 mL正己烷(2.6),再加入250 mL丙酮(2.4),搅拌均匀后使用。

    2.9.​ 二氯甲烷-正戊烷(2:3)混合溶液:在500 mL烧杯中加入200 mL二氯甲烷(2.2),再加入300 mL正戊烷(2.6),搅拌均匀后使用。

    2.10.​ 铜粉:99.5% 品牌:科密欧

    2.11.​ 无水硫酸钠:AR级

    3.​ 标准物质

    序号

    物质名称

    中文名称

    CAS No.

    品牌

    纯度(%)

    浓度(mg/L)

    1

    Naphthalene

    91-20-3

    o2Si

    99.9

    2000

    2

    Acenaphthylene

    苊烯

    208-96-8

    o2Si

    98.0

    2000

    3

    Acenaphthene

    83-32-9

    o2Si

    99.0

    2000

    4

    Fluorene

    86-73-7

    o2Si

    99.0

    2000

    5

    Phenanthrene

    85-01-8

    o2Si

    99.0

    2000

    6

    Anthracene

    120-12-7

    o2Si

    99.2

    2000

    7

    Fluoranthene

    荧蒽

    206-44-0

    o2Si

    98.9

    2000

    8

    Pyrene

    129-00-0

    o2Si

    97.5

    2000

    9

    Benzo(a)anthracene

    苯并(a)蒽

    56-55-3

    o2Si

    99.0

    2000

    10

    Chrysene

    218-01-9

    o2Si

    99.0

    2000

    11

    Benzo(b)fluoranthene

    苯并(b)荧蒽

    205-99-2

    o2Si

    99.1

    2000

    12

    Benzo(k)fluoranthene

    苯并(k)荧蒽

    207-08-9

    o2Si

    99.4

    2000

    13

    Benzo(a)pyrene

    苯并(a)芘

    50-32-8

    o2Si

    99.5

    2000

    14

    Dibenzo(a,h)anthracene

    二苯并(a,h)蒽

    53-70-3

    o2Si

    99.4

    2000

    15

    Benzo(g,h,i)perylene

    苯并(g,h,i)苝

    191-24-2

    o2Si

    99.6

    2000

    16

    Indeno(1,2,3-cd)pyrene

    茚并(1,2,3-cd)芘

    193-39-5

    o2Si

    97.6

    2000

    17

    Acenaphthene-d10

    苊-d10

    15067-26-2

    AccuStandard

    100.0

    4000

    18

    Chrysene-d12

    䓛-d12

    1719-03-5



    AccuStandard

    100.0

    4000

    19

    Naphthalene-d8

    萘-d8

    1146-65-2



    AccuStandard

    99.7

    4000

    20

    Perylene-d12

    苝-d12

    1520-96-3



    AccuStandard

    99.9

    4000

    21

    Phenanthrene-d10

    菲-d10

    1517-22-2



    AccuStandard

    100.0

    4000

    22

    2-Fluorobiphenyl

    2-氟联苯

    321-60-8

    AccuStandard

    98.7

    4000

    23

    p-Rerphenyl-d14

    对三联苯-d14

    1718-51-0

    AccuStandard

    100.0

    4000



    4.​ 标准溶液配制

    4.1.​ 10 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溶液在0℃-8℃保存6个月。

    化合物名称

    加入标液(3)体积(μL)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2.8)定容体积(mL)

    浓度(mg/L)

    50

    10

    10

    苊烯

    10

    10

    10

    10

    10

    荧蒽

    10

    10

    苯并(a)蒽

    10

    10

    苯并(b)荧蒽

    10

    苯并(k)荧蒽

    10

    苯并(a)芘

    10

    二苯并(a,h)蒽

    10

    苯并(g,h,i)苝

    10

    茚并(1,2,3-cd)芘

    10



    4.2.​ 10 mg/L 替代物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溶液在0℃-8℃保存6个月。

    化合物名称

    加入标液(3)的体积(μL)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2.8)定容体积(mL)

    浓度(mg/L)

    2-氟联苯

    250

    100

    10

    对三联苯-d14

    10



    4.3.​ 10mg/L 内标物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溶液在0℃-8℃保存6个月。

    化合物名称

    加入标液(3)的体积(μL)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2.8)定容体积(mL)

    浓度(mg/L)

    苊-d10

    25

    10

    10

    䓛-d12

    10

    䓛-d12

    10

    萘-d8

    10

    苝-d12

    10



    4.4.​ 1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溶液在0℃-8℃保存3个月。

    化合物名称

    加入10 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储备液(4.1)的体积 (μL)

    加入10 mg/L 多环芳烃替代物标准储备液(4.2)的体积(μL)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2.8)定容体积(mL)

    浓度(mg/L)

    1000

    ------

    10

    1

    苊烯

    1

    1

    1

    1

    1

    荧蒽

    1

    1

    苯并(a)蒽

    1

    1

    苯并(b)荧蒽

    1

    苯并(k)荧蒽

    1

    苯并(a)芘

    1

    二苯并(a,h)蒽

    1

    苯并(g,h,i)苝

    1

    茚并(1,2,3-cd)芘

    1

    2-氟联苯

    ------

    1000

    1

    对三联苯-d14

    1



    4.5.​ 0.1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溶液在0℃-8℃保存一个星期。

    化合物名称

    加入1000 μ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工作液(4.4)的体积 (μL)

    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2.8)定容体积(mL)

    浓度(mg/L)

    1000

    10

    0.1

    苊烯

    0.1

    0.1

    0.1

    0.1

    0.1

    荧蒽

    0.1

    0.1

    苯并(a)蒽

    0.1

    0.1

    苯并(b)荧蒽

    0.1

    苯并(k)荧蒽

    0.1

    苯并(a)芘

    0.1

    二苯并(a,h)蒽

    0.1

    苯并(g,h,i)苝

    0.1

    茚并(1,2,3-cd)芘

    0.1

    2-氟联苯

    0.1

    对三联苯-d14

    0.1



    4.6.​ 校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用1 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工作液(4.4)、0.1 mg/L 多环芳烃混合标准工作液(4.5)和10 mg/L内标物混合标准储备液(4.3)配制校准曲线溶液,溶液现配现用。

    4.7.​ 独立连续校正验证溶液(CCV)的配制

    用第二源标准物质配制工作曲线C3标准溶液,具体步骤参考4.1~4.6。

    备注:如果没有第二源标准物质或其他批次,工作曲线C3标准溶液由不同人员配制,具体步骤参见4.6。

    5.​ 仪器工作条件

    气相色谱质谱仪测试条件



    采集模式


    SIM-SCAN 模式


    进样模式


    不分流进样


    进样体积


    1 L


    进样口温度


    280 C


    色谱柱型号


    DB-5MS,30 m×0.25 mm,0.25μm


    载气


    Helium


    流量


    1.0mL/min


    初始温度


    80℃ hold for 1min


    升温程序


    10℃/min to 300℃ hold for 5.5min


    传输线温度


    320C


    全扫范围


    m/z: 50-450


    Sim 扫描

    RT/min

    Q1

    Q2

    Q3

    6.08

    128

    127

    129

    苊烯

    9.66

    152

    151

    153

    10.19

    154

    153

    152

    11.32

    166

    165

    167

    13.60

    178

    179

    176

    13.82

    178

    179

    176

    荧蒽

    16.47

    202

    200

    203

    16.99

    202

    200

    203

    苯并(a)蒽

    19.91

    228

    226

    229

    19.99

    228

    226

    229

    苯并(b)荧蒽

    22.32

    252

    253

    250

    苯并(k)荧蒽

    22.38

    252

    253

    250

    苯并(a)芘

    22.97

    252

    253

    250

    二苯并(a,h)蒽

    25.67

    278

    276

    279

    苯并(g,h,i)苝

    26.27

    276

    275

    274

    茚并(1,2,3-cd)芘

    25.57

    276

    277

    275

    苊-d10*

    10.06

    162

    167

    160

    䓛-d12*

    19.99

    240

    236

    238

    萘-d8*

    6.16

    136

    108

    154

    苝-d12*

    23.15

    264

    260

    265

    菲-d10*

    13.60

    188

    189

    160

    2-氟联苯#

    8.32

    172

    171

    170

    对三联苯-d14#

    17.57

    244

    245

    243

    Q1为定量离子;“*”为内标物;“#”为替代物



    6.​ 测定方法

    6.1.​ 样品处理

    6.1.1.​ 样品准备:样品称取前要去除异物,比如枝叶、石子等。

    6.1.2.​ 精确样品称取20 g(精确至0.01 g),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研磨均化成细粉状。

    6.1.3.​ 把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滤筒,加入1.25 mL 10 mg/L替代物混合标准储备液,封口放入索氏提取装置中。

    6.1.4.​ 在索氏提取装置中加入120 mL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加热回流16 h,回流速度≥4 次/h。

    6.1.5.​ 取出萃取液加入干燥装置中脱水,收集脱水后的萃取液。

    注1:用于盛装脱水前萃取液的玻璃瓶需要用少量丙酮-正己烷(1:1)溶液洗涤三次,并转移入干燥装置中。

    6.1.6.​ 在萃取液中加入31.3 μL 4000 mg/L 内标物混合标准储备液,再用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定容至250 mL,上机测试。

    注2:如样品需要净化时,用氮吹装置把萃取液氮吹浓缩至2 mL时,加入4 mL环己烷,继续氮吹至体积少于1 mL,用环己烷定容至2 mL,待净化。

    注3:脱硫步骤,当浓缩萃取液(注2)颜色较深时,须进行脱硫。在硅胶层析柱(注4)的上端加入2 g铜粉,把浓缩萃取液(注2)浸润在铜粉中进行脱硫。

    注4:硅胶层析柱净化步骤,在硅胶层析柱中加入40mL正戊烷预淋洗,流速2 mL/min,弃去戊烷;然后加入浓缩液(注2),并用2 mL环己烷分三次洗涤浓缩容器,洗涤液转移入硅胶层析柱;再缓缓加入用25 mL正戊烷洗涤,弃去流出液;最后用25 mL二氯甲烷-戊烷(2:3)混合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把洗脱液的溶剂置换成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液,按步骤6.1.6进行,上机测试。

    7.​ 结果

    7.1.​ 标准样品色谱图

    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物质色谱图(0.1 ug.mL[size=undefined]-1)



    1.萘,2.苊烯,3.苊,4. 芴,5.菲,6.蒽,7.荧蒽,8.苝,9.苯并(a)蒽,10. 䓛,11. 苯并(b)荧蒽,12. 苯并(k)荧蒽,13. 苯并(a)芘,14. 茚并(1,2,3-cd)芘,15. 二苯并(a,h)蒽,16. 苯并(g,h,i)苝

    7.2.​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标准曲线浓度范围:0.00~20.0μg/mL,对标准曲线中浓度进行测定,多次测试每一个浓度值后取平均值,得到校正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0~0.9999之间。

    连续测定11次空白溶液的浓度,得其标准偏差SD,根据公式得检出限(LOD)=3SD,按上述称样量及定容体积,求出方法检出限均能达到0.01 mg/kg

    7.3.​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根据章节6中的测定方法,样品中加标0.05 mg/kg和0.25 mg/kg。参考章节5中的仪器工作条件不同时间段测试,每个做7组平行样。测定结果如下:

    序号

    简写 名称

    样品加标浓度

    浓度值

    (mg/kg)

    平均值

    标准偏差

    回收率

    RSD

    准确度

    精密度

    (mg/kg)

    1

    2

    3

    4

    5

    6

    7

    (mg/kg)

    (%)

    (%)

    (%)

    (%)

    (%)

    1

    0.05

    0.038

    0.034

    0.043

    0.043

    0.042

    0.039

    0.034

    0.039

    0.004

    77.3

    10.3

    78

    12.5

    0.25

    0.211

    0.162

    0.212

    0.218

    0.185

    0.207

    0.163

    0.194

    0.024

    77.5

    12.5

    2

    苊烯

    0.05

    0.035

    0.033

    0.040

    0.039

    0.040

    0.037

    0.034

    0.037

    0.003

    73.1

    8.3

    86

    9.10

    0.25

    0.227

    0.187

    0.224

    0.232

    0.206

    0.234

    0.192

    0.214

    0.020

    85.8

    9.1

    3

    0.05

    0.036

    0.035

    0.041

    0.039

    0.040

    0.038

    0.034

    0.038

    0.003

    75.0

    7.3

    86

    7.40

    0.25

    0.227

    0.192

    0.224

    0.228

    0.208

    0.230

    0.197

    0.215

    0.016

    86.1

    7.4

    4

    0.05

    0.034

    0.034

    0.039

    0.038

    0.040

    0.036

    0.034

    0.036

    0.002

    72.7

    6.8

    90

    6.77

    0.25

    0.233

    0.212

    0.227

    0.232

    0.221

    0.241

    0.217

    0.226

    0.010

    90.4

    4.5

    5

    0.05

    0.035

    0.036

    0.040

    0.040

    0.040

    0.037

    0.036

    0.038

    0.002

    75.0

    5.7

    96

    5.66

    0.25

    0.239

    0.243

    0.239

    0.237

    0.240

    0.245

    0.246

    0.241

    0.003

    96.5

    1.3

    6

    0.05

    0.035

    0.036

    0.040

    0.039

    0.040

    0.037

    0.036

    0.037

    0.002

    74.7

    5.8

    96

    5.77

    0.25

    0.238

    0.234

    0.237

    0.235

    0.238

    0.248

    0.245

    0.239

    0.005

    95.6

    2.1

    7

    荧蒽

    0.05

    0.034

    0.037

    0.039

    0.040

    0.039

    0.036

    0.037

    0.037

    0.002

    74.7

    5.3

    101

    5.28

    0.25

    0.250

    0.257

    0.250

    0.247

    0.252

    0.256

    0.263

    0.253

    0.005

    101

    2.1

    8

    0.05

    0.034

    0.037

    0.040

    0.038

    0.039

    0.035

    0.037

    0.037

    0.002

    73.6

    5.7

    95

    5.65

    0.25

    0.239

    0.240

    0.233

    0.235

    0.230

    0.239

    0.252

    0.238

    0.007

    95.2

    3.0

    9

    苯并(a)蒽

    0.05

    0.033

    0.037

    0.039

    0.038

    0.038

    0.034

    0.036

    0.036

    0.002

    72.3

    6.7

    102

    6.67

    0.25

    0.250

    0.259

    0.245

    0.254

    0.249

    0.261

    0.266

    0.255

    0.007

    102

    2.9

    10

    0.05

    0.036

    0.040

    0.041

    0.040

    0.041

    0.037

    0.041

    0.039

    0.002

    78.4

    5.4

    97

    5.35

    0.25

    0.241

    0.247

    0.235

    0.237

    0.241

    0.242

    0.260

    0.243

    0.008

    97.2

    3.4

    13

    苯并(b)荧蒽

    0.05

    0.031

    0.035

    0.037

    0.035

    0.035

    0.034

    0.034

    0.034

    0.002

    68.1

    5.4

    101

    5.39

    0.25

    0.251

    0.255

    0.242

    0.250

    0.250

    0.253

    0.264

    0.252

    0.007

    101

    2.6

    14

    苯并(k)荧蒽

    0.05

    0.038

    0.042

    0.044

    0.041

    0.043

    0.037

    0.044

    0.041

    0.003

    82.3

    6.9

    102

    6.90

    0.25

    0.252

    0.259

    0.244

    0.251

    0.255

    0.257

    0.272

    0.256

    0.009

    102

    3.4

    15

    苯并(a)芘

    0.05

    0.027

    0.032

    0.032

    0.030

    0.031

    0.027

    0.030

    0.030

    0.002

    59.1

    6.4

    95

    6.43

    0.25

    0.230

    0.261

    0.227

    0.232

    0.233

    0.241

    0.244

    0.238

    0.012

    95.3

    4.9

    16

    二苯并(a,h)蒽

    0.05

    0.030

    0.023

    0.025

    0.035

    0.032

    0.029

    0.033

    0.029

    0.004

    58.4

    14.3

    96

    14.3

    0.25

    0.218

    0.243

    0.232

    0.236

    0.247

    0.262

    0.241

    0.240

    0.014

    95.9

    5.8

    17

    苯并(g,h,i)苝

    0.05

    0.034

    0.031

    0.038

    0.032

    0.039

    0.034

    0.039

    0.035

    0.003

    70.0

    9.0

    99

    8.96

    0.25

    0.230

    0.248

    0.245

    0.250

    0.250

    0.255

    0.253

    0.247

    0.008

    98.8

    3.4

    18

    茚并(123-cd)芘

    0.05

    0.037

    0.030

    0.041

    0.042

    0.039

    0.036

    0.039

    0.037

    0.004

    74.9

    10.6

    92

    10.6

    0.25

    0.217

    0.233

    0.230

    0.229

    0.234

    0.240

    0.227

    0.230

    0.007

    91.9

    3.1



    8.​ 结论

    1)​ 本文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气质联用的测试方法

    2)​ 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的测试保证多环芳烃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 通过科学准确地测试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为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准备

    4)​ 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国家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

    9.​ 参考文献

    [1] HJ 805-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 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4] 李国刚. 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0-160
    +关注 私聊
  • 深蓝

    第1楼2020/06/01

    应助达人

    这个仪器条件下面,进样体积1“L”错了

0
    +关注 私聊
  • symmacros

    第2楼2020/06/02

    应助达人

    样品提取净化过程不容易,如果有更方便的方法就好了,省事。

0
    +关注 私聊
  • 轶辰

    第3楼2020/06/02

    应助达人

    确实, 谢谢指正哈~

    深蓝(mitsumi) 发表:这个仪器条件下面,进样体积1“L”错了

0
    +关注 私聊
  • 轶辰

    第4楼2020/06/02

    应助达人

    对的,回头写一篇净化方法的比较

    symmacros(jimzhu) 发表:样品提取净化过程不容易,如果有更方便的方法就好了,省事。

0
    +关注 私聊
  • 美国安普

    第5楼2020/07/21

    负压吹扫捕集的方法,可以省略前处理步骤。

    symmacros(jimzhu) 发表:样品提取净化过程不容易,如果有更方便的方法就好了,省事。

0
    +关注 私聊
  • xx_dxd_xx

    第7楼2021/02/23

    请问楼主质谱是什么离子源?离子源温度设置的多少?
    我做多环芳烃的时候发现后面几个高沸点的拖尾比较严重,离子源温度从230升高到300有少许改善,但还是拖尾。高浓度分离度还可以,低浓度的就因为拖尾严重而分不开了。不知道有什么接近的办法?

0
    +关注 私聊
  • 芳草依依

    第8楼2021/02/23

    楼主,请问你们用替代物的目的是什么?还有我们的八氘代萘的峰拖尾严重,你们的情况如何呢?

0
    +关注 私聊
  • yxwang1990

    第9楼2021/02/23

    应助达人

    替代物的目的是测回收率

    芳草依依(v2984446) 发表:楼主,请问你们用替代物的目的是什么?还有我们的八氘代萘的峰拖尾严重,你们的情况如何呢?

0
0
    +关注 私聊
  • m3336169

    第11楼2021/02/24

    拖尾可能不单单是离子源的问题。离子源可以升温到330或者350℃,传输线温度也要相应的升高,升至320℃。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请问楼主质谱是什么离子源?离子源温度设置的多少?
    我做多环芳烃的时候发现后面几个高沸点的拖尾比较严重,离子源温度从230升高到300有少许改善,但还是拖尾。高浓度分离度还可以,低浓度的就因为拖尾严重而分不开了。不知道有什么接近的办法?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