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第7楼2020/08/03
作为一个仪器设计的外行人,冒昧地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目前阴极灯绝大多数内填充的惰性气体是Ne气,而氖气的共振波长是632.8nm,因此发出的光斑是用肉眼可见观察到的橙色的光。
(2)原子吸收分析的元素的波长,除了钾和锂以外绝大多数在600nm以下,因此待测元素发出的可见光斑基本淹没在氖的橙色光斑里面了,而当待测元素的波长小于400nm时,肉眼基本就更看不到了,因此楼主所谓的“紫外光斑焦点肯定前移,光斑相对偏大”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且待测元素发出的谱线的强度也没有氖气发出的强,因此可以说是基本看不到阴极灯的光斑了。倒是在分光光度计中,作为紫外区光源的氘灯有可能会看到一部分紫颜色的光斑,这是因为氘灯发出的谱线的强度大大超出阴极灯的发射强度之故。
(3)原吸在调整光路时,利用阴极灯里面的氖的光斑仅仅是作为一个粗略的校正的手段而已,而这个光斑与阴极灯发出的真正的光斑是否真的能百分之百的形成同心圆或者重叠吻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真正的校正(调整)光路方法还是以透过率(或吸光度)的变化大小来作为判断是最可靠的依据。
(4)看到楼主始终在原吸阴极灯光斑问题上弃而不舍地彷徨求索,深表同情。不过我主观地认为,能解答楼主问题的高人不在这个版面里,建议楼主到有关同行的仪器厂家咨询专业设计人员为妥。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愚见,供楼主参考!
optical
第8楼2020/08/06
是的,做仪器的人比较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