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化学

仪器信息网神经化学专题为您整合神经化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神经化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神经化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神经化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神经化学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神经化学相关的资讯

  • 新型质谱技术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时代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神经细胞.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5ea1ac41-e831-42dc-ab38-5e418c9181f5.jpg" /   /p p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细胞也是。然而,科学家们在进行现代生物学研究时,大多时候都考察的是细胞群体,而忽略了细胞异质性。 /p p   就拿神经细胞来说,大脑中有亿万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在细胞形态,突触连结,细胞结构,电生理以及生理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中,其基因组、蛋白组、化学分子组成、含量、代谢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直径不到1毫米的一个很小的脑区,可能就存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完全不同的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类型。甚至很多情况下,即使物理距离上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也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因此,对脑内单个神经元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 /p p   单细胞技术在近年发展非常迅速,比如单细胞测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命学科的研究。2014年1月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年度特别报道,将“单细胞测序”(Singled out for sequencing)的应用列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方法学进展。 /p p   单细胞技术不仅在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也正在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用于分析单个细胞基因组的单细胞测序不同,单细胞质谱主要是研究单个细胞内的代谢物情况,例如化学小分子的组成、含量和代谢等等。单细胞质谱的优势在于可以高通量检测目前其它单细胞技术无法检测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代谢过程。同时,由于质谱本身的优势,不需要采取测序或者特异性抗体等外部手段,就可以精确分析检测到的化学物质信息,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不过,由于质谱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做到类似单细胞测序那样的大规模测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多学科交叉合作,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 /p p   2013年,熊伟教授结束了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申请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时,熊伟教授认识了另一位中科大化学学院的“青千”黄光明教授,当时,黄光明教授课题组正在发展一种小样品(pL级别)质谱测量技术。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将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这一新技术。 /p p   目前质谱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还是采用对大量组织细胞匀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在单细胞检测中,质谱分析因为具有高灵敏度,大的线性范围以及高通量分析化学分子的特点,逐渐被用于单细胞的细胞代谢分析。但目前的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试剂对细胞进行处理,无法保持采样时细胞的活性 冗长的处理和分离过程也导致较慢的分析速度,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单细胞分析 并缺乏来自同一细胞的电生理信号 最终导致单细胞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无法大规模用于神经细胞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新技术让质谱分析活体单个神经元成为现实 /p p   2017年1月26日,熊伟教授与黄光明教授等人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ingle-neuron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etabolism using mass spectrometry”的研究。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依托电生理膜片钳以及电喷雾离子源技术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单神经元胞内组分取样和质谱组分分析技术。 /p p    img title=" 神经细胞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6e5915a4-ec84-4cb3-b4c3-d7724a1fc4d3.jpg"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膜片钳与单细胞质谱分析联用技术分析单个神经细胞示意图 /span /p p   电生理膜片钳能将玻璃微电极接触并吸附在细胞膜上,高阻抗封接后将膜打穿成孔,记录膜片以外部位的全细胞膜的离子电流。而电喷雾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个高压交流电使分析物被离子化然后被质谱检测,该离子源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传统的质谱方法相比,这一新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原位对活细胞进行取样,并且同时采集细胞位置、电生理活动以及细胞内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质谱分析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水平 /p p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方法对小鼠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内的数千种化学小分子进行了快速质谱检测,并同步采集了电生理信号。 /p p   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这四个核团无论是在人类还是低等动物中都非常重要,与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以及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核团内的神经元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外有多个课题组正在从单细胞测序的角度解析这些核团的神经元分类及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熊伟教授表示,他们对这四个核团神经元进行质谱研究,也正是想从单细胞水平全面分析这些核团神经元的代谢组学情况,以及这些代谢通路和代谢组在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p p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小鼠海马、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中的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以及GABA等化学小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神经元分类。 /p p   Glu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两大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代表性分子。早期人们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能释放同一种递质,这被称之为戴尔原则(Dale& #39 s principle)。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可存在于同一神经元内,在适当的刺激下可经突触前膜共同释放。这种新的观点得到了众多电生理及免疫组化等实验的证明。然而这些证据大部分都是间接的证据,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二者的共存。这项研究首次在单细胞水平,通过质谱分析给出了二者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直接证据。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尚未在神经系统中被发现的小分子,他们正在努力研究其作用和分子机制。 /p p   此外,研究还鉴定了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Gln-Glu-GABA通路是谷氨酸和GABA代谢的经典通路,尤其是谷氨酸,它不仅仅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元内,还大量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以及细胞能量供应体系中。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二者与各种脑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该通路在大脑的发育和衰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的鉴定对于深入理解这条代谢通路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p p   这项研究首次利用化学质谱方法直接无稀释地检测单个神经元中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物、脂质等化学小分子,对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进行了即时分析,并将目前神经细胞成分分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活细胞及单细胞水平。这一技术在将来或许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在单细胞层次上去研究神经生物学、代谢组学、毒理学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 /p p   谈到临床应用前景时,熊伟教授的态度也十分肯定。他表示,该技术允许研究人员对血液、脑脊液等样品中的单个细胞进行质谱检测,结合相应的生物标记物,完全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p p    熊伟教授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他认为现代神经科学研究需要技术的快速研发以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必须发展包括显微成像、分子示踪、质谱分析、光遗传学以及转基因操作等最新的生物、物理、化学与工程材料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熊伟教授表示,对他而言,科研不仅仅是工作,也是兴趣,尤其是对新技术的热切追求,驱动着他不断前行。熊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也正在和中国科大的其它实验室展开合作,和不同的领域的科学家交流和分享科研心得是一种享受。 /p p   该项工作由中科大生命学院博士后朱洪影、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桂昌、王宁在熊伟教授和黄光明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以及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的资助。该工作还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光电离质谱线站的仪器与技术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img title=" 熊伟.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2a3b00c2-8807-4156-a379-59653af1915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熊伟 教授 /p p   熊伟教授是国家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至201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成员。中科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暨脑资源库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与神经化学、药理学、小分子药物研发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运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从分子、细胞水平、到动物行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PNA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olecular Pharmac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基金资助。 /p
  • 专访熊伟教授:新型质谱技术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时代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bb94937-6370-4e0c-8471-e1a4f208f43b.jpg" / /p p   采访嘉宾:熊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p p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细胞也是。然而,科学家们在进行现代生物学研究时,大多时候都考察的是细胞群体,而忽略了细胞异质性。 /p p   就拿神经细胞来说,大脑中有亿万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在细胞形态,突触连结,细胞结构,电生理以及生理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中,其基因组、蛋白组、化学分子组成、含量、代谢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直径不到1毫米的一个很小的脑区,可能就存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完全不同的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类型。甚至很多情况下,即使物理距离上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也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因此,对脑内单个神经元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 /p p   单细胞技术在近年发展非常迅速,比如单细胞测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命学科的研究。2014年1月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年度特别报道,将“单细胞测序”(Singled out for sequencing)的应用列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方法学进展。 /p p   单细胞技术不仅在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也正在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用于分析单个细胞基因组的单细胞测序不同,单细胞质谱主要是研究单个细胞内的代谢物情况,例如化学小分子的组成、含量和代谢等等。单细胞质谱的优势在于可以高通量检测目前其它单细胞技术无法检测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代谢过程。同时,由于质谱本身的优势,不需要采取测序或者特异性抗体等外部手段,就可以精确分析检测到的化学物质信息,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不过,由于质谱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做到类似单细胞测序那样的大规模测量。 /p p    strong 1. 多学科交叉合作,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 /strong /p p   2013年,熊伟教授结束了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申请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时,熊伟教授认识了另一位中科大化学学院的“青千”黄光明教授,当时,黄光明教授课题组正在发展一种小样品(pL级别)质谱测量技术。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将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这一新技术。 /p p   目前质谱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还是采用对大量组织细胞匀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在单细胞检测中,质谱分析因为具有高灵敏度,大的线性范围以及高通量分析化学分子的特点,逐渐被用于单细胞的细胞代谢分析。但目前的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试剂对细胞进行处理,无法保持采样时细胞的活性 冗长的处理和分离过程也导致较慢的分析速度,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单细胞分析 并缺乏来自同一细胞的电生理信号 最终导致单细胞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无法大规模用于神经细胞的分析。 /p p    strong 2. 新技术让质谱分析活体单个神经元成为现实 /strong /p p   2017年1月26日,熊伟教授与黄光明教授等人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ingle-neuron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etabolism using mass spectrometry”的研究。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依托电生理膜片钳以及电喷雾离子源技术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单神经元胞内组分取样和质谱组分分析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05ccfee-dabe-4de5-8fa8-1bde4c7318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膜片钳与单细胞质谱分析联用技术分析单个神经细胞示意图 /strong /p p   电生理膜片钳能将玻璃微电极接触并吸附在细胞膜上,高阻抗封接后将膜打穿成孔,记录膜片以外部位的全细胞膜的离子电流。而电喷雾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个高压交流电使分析物被离子化然后被质谱检测,该离子源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传统的质谱方法相比,这一新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原位对活细胞进行取样,并且同时采集细胞位置、电生理活动以及细胞内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信息。 /p p    strong 3. 质谱分析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水平 /strong /p p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方法对小鼠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内的数千种化学小分子进行了快速质谱检测,并同步采集了电生理信号。 /p p   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这四个核团无论是在人类还是低等动物中都非常重要,与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以及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核团内的神经元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外有多个课题组正在从单细胞测序的角度解析这些核团的神经元分类及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熊伟教授表示,他们对这四个核团神经元进行质谱研究,也正是想从单细胞水平全面分析这些核团神经元的代谢组学情况,以及这些代谢通路和代谢组在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p p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小鼠海马、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中的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以及GABA等化学小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神经元分类。 /p p   Glu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两大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代表性分子。早期人们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能释放同一种递质,这被称之为戴尔原则(Dale& #39 s principle)。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可存在于同一神经元内,在适当的刺激下可经突触前膜共同释放。这种新的观点得到了众多电生理及免疫组化等实验的证明。然而这些证据大部分都是间接的证据,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二者的共存。这项研究首次在单细胞水平,通过质谱分析给出了二者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直接证据。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尚未在神经系统中被发现的小分子,他们正在努力研究其作用和分子机制。 /p p   此外,研究还鉴定了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Gln-Glu-GABA通路是谷氨酸和GABA代谢的经典通路,尤其是谷氨酸,它不仅仅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元内,还大量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以及细胞能量供应体系中。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二者与各种脑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该通路在大脑的发育和衰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的鉴定对于深入理解这条代谢通路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p p   这项研究首次利用化学质谱方法直接无稀释地检测单个神经元中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物、脂质等化学小分子,对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进行了即时分析,并将目前神经细胞成分分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活细胞及单细胞水平。这一技术在将来或许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在单细胞层次上去研究神经生物学、代谢组学、毒理学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 /p p   谈到临床应用前景时,熊伟教授的态度也十分肯定。他表示,该技术允许研究人员对血液、脑脊液等样品中的单个细胞进行质谱检测,结合相应的生物标记物,完全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p p    strong 4. 后记 /strong /p p   熊伟教授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他认为现代神经科学研究需要技术的快速研发以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必须发展包括显微成像、分子示踪、质谱分析、光遗传学以及转基因操作等最新的生物、物理、化学与工程材料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熊伟教授表示,对他而言,科研不仅仅是工作,也是兴趣,尤其是对新技术的热切追求,驱动着他不断前行。熊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也正在和中国科大的其它实验室展开合作,和不同的领域的科学家交流和分享科研心得是一种享受。 /p p    strong 关于研究人员 /strong /p p   该项工作由中科大生命学院博士后朱洪影、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桂昌、王宁在熊伟教授和黄光明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以及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的资助。该工作还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光电离质谱线站的仪器与技术支持。 /p p    strong 关于熊伟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eba38ed-9bd1-4fc4-9016-bb72aef280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熊伟 教授 /strong /p p   国家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至201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成员。中科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暨脑资源库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与神经化学、药理学、小分子药物研发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运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从分子、细胞水平、到动物行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PNA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olecular Pharmac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基金资助。 /p p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p p   Single-neuron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etabolism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p p & nbsp /p
  • 八成“化学火锅”能否刺痛监管者的神经
    日前,安徽合肥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 ”曾是合肥一家火锅店大厨的王先生表示,“现在市场上80%多的火锅,都包含这样的化学底料。”(12月15日《安徽商报》)   相关人士介绍,添加了化学添加剂的火锅底料,经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虽然目前业界就这些底料对人体具体危害,还没有形成量化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慢慢累积,损伤内脏,严重的还可能致癌。这一情况不仅仅是在合肥,在南京,媒体也报道: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在市场上几近“泛滥”。公然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化学锅”,已在全国呈泛滥之势。   更令公众郁闷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相关监管部门不是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无法明确告知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就是说“检测食品添加剂成分的硬件要求过高,检查这一项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有些甚至是直接踢皮球,监管部门的如此做法,是在放任 “化学锅”一天天毒害众多无辜及对此并不知情的消费者。   与此相反,敢于公然曝出火锅成为“化学锅”的行业潜规则的“业内人士”,却都是因为出于内心的良知:在安徽合肥,曾在火锅店当大厨而最终改行经商的安徽合肥王先生,认为长时间吃这些化学原料“对人体非常有害”,因此觉得“太昧良心”而改行 而江苏南京的许先生,之所以由火锅店老板改行,也是因为“这钱赚得不安稳”,“有点愧疚和担心”,尽管他不能清楚知道那些添加剂究竟对人的身体是不是有害,但“他和家里人从来不吃店里的火锅。”   公众不知道火锅中的添加剂“对人的身体有多大危害”,说明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对于像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新生事物”的技术滞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监管部门已经对此做到了尽职尽责。举个例子,市场上有些本该由12位数组成的“飘香剂、火锅红、辣椒精”等产品的QS号码,却由10位组成,监管部门总该知情并查处吧?在相关业内人士都因“良知”而主动站出来揭火锅已泛滥为“化学锅”时,相关监管部门却如此被动和漠然,他们迟钝的神经依然无法被刺痛。   一起又一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事故,促使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法规越来越完善和严格,但是,当遇到如此漠视职责的监管部门,即使相关法规再完善再严格,又有何用?

神经化学相关的方案

神经化学相关的论坛

  • 【转帖】《生物化学杂志》:三种蛋白在神经细胞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成熟脑细胞表面的三种特定蛋白量的增加可促使细胞产生新的生长延伸。该研究探讨了小鼠脑神经细胞上的三个相关的受体蛋白:GPR3,GPR6和GPR12。当研究人员增加这三种蛋白的量后,细胞生长延伸比蛋白水平正常时的神经细胞的生长大三倍,延伸速度比对照细胞快4-8倍。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项目主持人Yoshinaga Saeki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蛋白可能是用于治疗中风、脑和脊髓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点。”该研究刊登在4月6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这些蛋白量的增加与神经细胞cAMP内的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的水平的增加有关。这个分子在调控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生存,以及传输神经冲动的轴突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成熟,其细胞内的cAMP水平下降,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成熟神经细胞受损的轴突不能再生。神经外科副教授、俄亥俄州州立dardinger神经肿瘤及神经科学实验室主管Saeki声称,“我们的发现为cAMP在轴突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观点提供了更多证据,并显示出这些受体蛋白可能在调节神经细胞cAMP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higeru Tanaka是Saeki所在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在本项研究中,他与同事从小鼠与大鼠脑组织神经母细胞瘤中取得神经细胞,使之在培养基中生长以了解更多关于这三种蛋白及其调控cAMP生长中的作用。他们向这些细胞中注入三种基因以增加这三种蛋白的含量水平,然后用一种被称为核糖核酸干扰的实验室技术关闭这三种蛋白的产生。上述三个蛋白分子中GPR3在神经细胞中最为丰富,而GPR12刺激神经细胞延伸的作用最强。研究表明,阻断GPR3的产生会大大减慢神经细胞的生长速度,研究者们通过修复GPR3或GPR12的产生扭转了这种效应。三种蛋白质的含量水平高也与较高水平的cAMP有关,同时GPR6和GPR12能增加两倍到三倍的水平。 Saeki说,“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蛋白能加快神经细胞的生长即使在抑制分子的存在下也是如此,我们迫切希望能找出可以在临床前中风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身上重现此结果的方法。”来源:生物谷

  • 【分享】神经细胞培养

    体外神经细胞的培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有用的技术手段。神经细胞培养的主要优点是:(1)分散培养的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成熟后,能保持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特点, 而且长期培养能形成髓鞘和建立突触联系,这就提供了体内生长过程在体外重现的机会。(2)能在较长时间内直接观察活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态和功能变化,便于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位素标记、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进行研究。(3)易于施行物理(如缺血、缺氧)、化学和生物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等实验条件, 观察条件变更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4)便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某些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或各种因素对胚胎或新生动物神经细胞在生长、发育和分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从80年代始开展了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培养细胞分类及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鸡胚背根神经节组织块培养 主要用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在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神经突起的生长长度和密度为指标半定量评估NGF的活性。1. 材料和方法 (1)选正常受精的鸡蛋,置于37℃生化培养箱内孵化,每日翻动鸡蛋一次。 (2)取孵化8-12 d 的鸡蛋, 用70% 酒精消毒蛋壳,从气室端敲开蛋壳,用消毒镊剥除气室部蛋壳。(3)用弯镊钩住鸡胚颈部,无菌条件下取出鸡胚置小平皿内,除去头部后,腹侧向上置 灭菌毛玻璃片上,用眼科弯镊子打开胸腹腔,除去内脏器官。(4)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除去腹膜,暴露脊柱及其两侧,在椎间孔旁可见到沿脊柱两侧 排列的背根节(图1),用一对5号微解剖镊小心取出。(5)置背根节于解剖溶液内,用微解剖镊去除附带组织,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玻璃或塑料 培养瓶中,在DMEM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 结果鸡胚背根神经节在含神经生长因子(NGF, 2.5S,20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4 h,神经节长出密集的神经突起。而未加NGF的神经节培养24 h, 未见神经突起生长。二.新生大鼠、新生小鼠及鸡胚背根神经节分散细胞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细胞起源于神经嵴,NGF研究先驱Levi-Montalcini的实验表明,外原性NGF能刺激DRG细胞生长发育并形成广泛的神经网络。在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节在NGF存在的情况下,神经突起的生长在一天之内可长达数毫米,因此,利用培养的DRG细胞,进行轴突生长发育的研究,是最为经典而常用的方法之一。

  • 【讨论】美研制神奇荧光液体可让患者神经发光

    http://i1.sinaimg.cn/IT/2011/0210/U5385P2DT20110210073410.jpg这种荧光液体可以注射到患者体内,使患者体内的神经发光,从而让通常不可见的神经现形。http://i3.sinaimg.cn/IT/2011/0210/U5385P2DT20110210073430.jpg  这种液体是一种缩氨酸,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直接看清楚最敏感的神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依赖于经验和电子监测设备。  北京时间2月10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一种神奇的荧光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注射到患者体内,使患者体内的神经发光,从而让通常不可见的神经现形。  据介绍,这种液体是一种缩氨酸,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直接看清楚最敏感的神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依赖于经验和电子监测设备。因此利用这种液体,可以在手术中避免因为意外伤害而导致神经疼痛或瘫痪等严重问题。  科学家们表示,目前关于这种荧光液体的实验都是成功的。建筑工人在开始挖掘地面之前,需要清晰地了解地面之下埋设的电缆。这种荧光液体在医学上的功能就类似于此,它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研制的。科学家们将荧光液体注射进老鼠的体内后发现,缩氨酸在神经和其他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医疗操作中,这种液体可以让手术更加容易。  研究发现,用肉眼就可以识别出神经与其他组织之间的颜色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比利用其他方式产生的差异要大10倍。实验表明,这种液体的荧光效应通常在两个小时后开始消失,且至多持续8个小时,但对受测目标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惊讶地发现,这种缩氨酸还可以让受损的神经现形,只要那里还有血液流通。  加州大学药理学、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罗杰尔-泰恩是该项研究的论文联合作者之一。泰恩表示,“我采用的原理是,建筑工人在挖掘地面时,他们需要清晰地知道地面之下的电缆分布情况。同样地,在肿瘤手术中,医生需要一个‘活地图’来显示神经的具体位置。”  目前,外科医生通常依赖他们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和肌动电流描记器等监测设备来确保手术不会伤害神经。他们需要利用电极发现运动神经。但是,对于一些更小、更敏感的神经,他们很难识别。论文联合作者之一、加州大学头部和颈椎外科学助理教授奎伊-努伊解释说,“外科手术中最优先的是要保护神经。比如,如果神经被肿瘤侵害,或者由于外伤或感染需要手术时,被侵害的神经也许看起来不像正常神经那样,或者它们已错位。这时就需要更清晰地定位这些神经。”  努伊表示,未来这种缩氨酸将在人体上进行测试,但前提是需要继续精炼。“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在人类患者身上测试这种缩氨酸。但是,我们已经证明这种荧光探测器可以标注人体内的神经。”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神经化学相关的资料

神经化学相关的仪器

  • 产品简介:活体脑化学物质实时分析系统可实时监测动物神经递质浓度的瞬间变化,动物为清醒自由活动状态。在线检测:维他命C、镁离子、葡萄糖、乳酸可以扩散到光遗传,电生理、行为学等各个领域实验。原位检测:多巴胺、维他命C、钾离子、硫化氢、氧气、过氧化氢、PH产品特点:1、时间分辨率高,毫秒级实时检测记录;采用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器对电化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恒电位安培法、开路电位法),可以同时生成波形图表,实时检测频率从0-1000Hz可调,非常便于对实验进行有效控制。2、较高的检测选择性,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实现脑内物质检测的选择性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采用先进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来实现脑内特定物质检测。电极进行长时间的活体实验验证,具有重现性高、响应灵敏度好、能够避免脑内常见物质的干扰、对目标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等一系列优点。3、近无损检测,电极直径小至10u米,组织损伤小 系统所采用的检测电极为韧性极强碳纤维材料所构筑的电极,具有较好生物兼容性,且电极的尺寸极小,对电极进行修饰后其直径也可低至10微米,二在线采用微透析探针尺寸也低至0.2-0.5毫米,电极或探针植入过程中均可避免对血管及组织的破坏,对脑组织产生的创伤可忽略。而且由于电极和探针尺寸小的特点,能对一些较小的特定脑区或亚区进行检测,满足特异性及精准性的需求。4、检测时长可自由控制,几分钟—十几小时持续检测 该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生化实验的需求,由于电极具有高度的抗污染能力,能够在脑内植入的情况下稳定较长时间,因此不论是短时间的实验目标物质的检测还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实验记录,都能满足实验要求,并给出可信的试验物质变化趋势。结合校准的手段,能够检测脑内待测目标物的基础浓度以及具体浓度变化曲线。5、实验对象使用范围广,可适用于清醒、麻醉动物;脑/组织切片,细胞;该系统可满足麻醉动物实验所需所有要求,并且系统可集成headstage便于进行清醒状态下的植入电极的实验记录,而在线监测装置可结合微透析系统了更加灵活实时对待测物进行检测,且不受噪音干扰。除此之外,系统也可以进行脑切片、组织切片以及培养细胞的化学物质的实时检测,实验噪音以及外界干扰更加可控。6、系统兼容性高,可结合光遗传性、电生理等,常用研究手段 系统对其他常用生化实验仪器具有非常友好的兼容性,可结合光遗传、电生理、行为学等常用研究手段,可结合其他系统对脑内的神经化学物质变化以及电生理信号进行同时检测,能够更加同步地对不同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非常便于研究化学物质变化及神经信号环路的相关联系。7、碳纤维电极:针对脑内常见神经化学物质而开发的特异选择性电极,高技术工艺以及大量的活体实验确保了电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检测系统中植入脑内的电极部分主要采用碳纤维材料构成的电极。拥有体积小、韧度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根据实验检测物质的不同,对碳纤维电极表面进行特异性修饰,实现极高的灵敏度持续低感应待测物质浓度的变化。产品参数:工作条件电源电压:110V-240V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避免电磁干扰对实验室的粉尘和其他气体无特殊要求技术参数:化学物质检测浓度范围:0.1u M工作原理:电化学扫描电位范围:-10V~+10V扫描速率:10-3~1000V / sec安培法重点参数电位设定:-2T~+2V侦测电流范围: 10-1~10-12A水平生物传感器参数:碳纤维生物传感器及生物酶传感器,可植入大鼠体内实现短期的快速测量空间分辨率:直径50 u m和7u碳纤维,长度0.5 mn伍经理:+86-180 7516 6076徐经理:+86-138 1744 2250
    留言咨询
  • 大脑神经中枢的活动机理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一直期待着彻底揭示神经活动的奥秘,并在当前医学、药学和其它高新技术领域中加以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参与和影响了人类和动物复杂的神经活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脑神经传导过程由神经末梢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贮存于突触体内,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理效应,它是一类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大脑和神经的所有信息都由它传递,它的分泌情况对人的影响非常广泛。由于神经递质直接影响人体的行为和活动,参与体内环境的调控,并与多种功能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和器质性病变(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持续性植物状态等)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对脑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光检测、荧光检测、视差折光检测和电化学检测,另外,火焰离子化检测、质谱、手性检测等新型检测技术也已经逐渐应用到液相色谱分析中。电化学检测具有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线性范围宽、造价较低等特点,液相色谱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己经成为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分离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脑组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含量极低的内源性生物胺的测定。 1.高感度电化学检测器2.温度稳定流动池室3.先进数位滤波器ADF改善S/N比4.广泛的动池可供选择 技术参数1. 由计算器完全控制和执行各种自动编程功能2. 数字型噪音滤除功能(Advanced Digital Filter): 10至0.001赫次(1, 2, 5阶)3.恒温箱: 高37公分, 恒温范围: 室温+7℃至60℃, 稳定度0.1℃, 可放置管柱及电化学流动池4.电压范围: +/- 2.0伏特, 电流范围: 10皮安培至200微安培(1, 2, 5阶)5. 噪音: 优于2皮安培(仿真池, 关闭噪音滤除功能, 电位800毫伏特)6.自动编程功能: 5个档案, 周期时间, 周期个数, 和恒温箱温度, 时间控制项目有位, 电流范围, 噪音滤除功能, 自动归零, 自动阀位置等7.电化学流动池, 可置于恒温箱内, 采用中央喷壁式, 含玻璃化碳工作电极, 固态钯参考电极和辅助电极, 不需更换垫片, 适用微柱及一般柱使用
    留言咨询
  • 在体神经电生理系统 400-860-5168转4032
    Blackrock Microsystems作为一家专注于神经电生理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始终致力于将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推动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美国国防部(DARPA)等机构都有合作项目,参与美国脑研究计划。是通过美国FDA和中国CFDA双认证的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品牌。CerePlex Direct系统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实验需求,对头部固定或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进行高通量、低噪声的高质量数据记录;与多种类型的微型放大器(有线、无线、fMRI兼容)和实验计算机适配,可以满足啮齿类、非人灵长类、犬、猫,鸟类等实验动物需要;具有更高通道数、高性价比、适用范围更广、更低噪声,体积小巧等特点,是在体多通道记录的理想选择;易于安装,操作简便。为视觉、嗅觉、运动体感、神经疾病、认知,神经功能环路等研究方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Cereplex Direct 在体多通道神经信号采集系统的主要特点: 96通道系统主机(up to 256通道)。 32通道微型数字放大器,实现对32个通道的模拟放大、模拟滤波及高精度模数转换;在数据传输的前端就进行数字化,模拟信号传输长度在几个厘米的范围内;重量只有1克;具有电极阻抗测试功能、3D加速传感器及陀螺仪功能,能感知动物细微的运动变化,并将运动数据同步保存在神经信号文件中。 微型数字放大器的柔性连接线缆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多段延长。 数据采样频率30kHz / 60kHz可选,数据采样精度16位。 可采集多种神经元信号:原始宽波段信号Raw data;神经元放电Spike;局部场电位LFP。 系统具有输入输出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通信。 神经信号采集、在线神经元离线分类、分析及信号回放软件包,提供数字滤波(可编辑的数字滤波器)、数字差分、信号示波器,电极阻抗测试等功能。 BOSS神经元离线分类软件。 NeuroExplorer神经数据分析软件,可进行在线同步及离线的数据的分析。 神经信号模拟器。 光电一体换向器,支持1通道激光光源信号与32通道微型放大器信号同步换向(光遗传与电生理记录实验结合必备配置)可提供多种实验配置方案96通道系统主机捕获,处理和分析与实验状态事件相关的动作电位(Spike),场电位(LFP)和其他生理信号。 小巧的多通道、多功能微型放大器这是一款体积很小且质量很轻的微型数字放大器,重量只有1克。可以轻松实现对自由活动的啮齿类动物神经信号采集的同时,跟踪动物并与光、电刺激进行同步。它将高信噪比的细胞外动作电位和局部场电位等神经信号,通过无噪声干扰的数字传输方式,输送给Cerebus™ 或CerePlex™ Direct系统进行处理。除了神经信号记录外,它还具有3D加速传感器和陀螺仪功能,作为监测动物行为的新工具。以及电极阻抗测试功能。 在线Spike分类可以对每个通道的多个神经元在线进行的手动模式分类和自动模式分类,提供Hoops (Manual)、Manual PCA、K-means PCA、DBSCAN PCA等多种分类算法。离线Spike分类可以对每个通道的任意个神经元离线进行手动模式分类和自动模式分类,提供Hoops (Manual)、Manual PCA、K-means PCA、DBSCAN PCA等多种分类算法。 神经数据分析NeruoExplorer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分析软件 全面的光遗传实验方案CerePlex Direct通过各种接口(CerePort™ , MultiPort™ ,ICS-96,Rodent等)可以和不同通道数的各种电极(犹他电极,微丝电极,Silicon probes,Microelectrode arrays,Individual,metal microelectrodes)相连接。可以使用各种电极植入装置,如:Inserter,Electrode Drives等。 而且我们的CerePlex Direct系统可以与TBSI的无线系统相连接,也可以和换向器(Commutators)相连接。更多专业性信息,敬请来电沟通。 请关注玉研仪器的更多相关产品。如对产品细节和价格感兴趣,敬请来电咨询!
    留言咨询

神经化学相关的耗材

  • 美国CELLTREAT细胞深井组织储存板
    代理美国CELLTREAT细胞深井组织储存板CELLTREAT细胞深井组织储存板特性和优点非常适合生长细菌培养或储存化合物聚丙烯结构提供低结合表面,以防止样品在洗脱过程中粘附在侧壁上,并且在化学上具有化学惰性,适用于组合化学应用。 CELLTREAT细胞深井组织储存板规格货号 孔形状 孔数量 规格描述说明最大工作孔容积 229571 V底部 96 25/个/箱V 底部的方形到圆形过渡可蕞大化工作体积。 1.1ml 229572 金字塔底部 96 25/个/箱金字塔底通过创建晃动效果(而不是在激动时旋转)来提供简单的样本检索和改进的混合 2ml 非常适合生长细菌培养或储存化合物,聚丙烯结构提供低结合表面,以防止样品在洗脱过程中粘附在侧壁上,并且在化学上具有化学惰性,适用于组合化学应用。
  • 神经毒素(BMAA)检测试剂盒(在研)
    1、产品介绍产品名称:PriboFast® 神经毒素(BMAA)检测试剂盒(在研)英文名称:PriboFast® 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 ELISA Kit产品编号:EKT-M40规格:48T/96T蓝藻/海洋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可快速检测多类海洋毒素,例如鱼肉及其制品、藻类、贝肉等样品中的河豚毒素、微囊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等。普瑞邦建立了超过90种真菌毒素分析方法,实现从现场快速筛选到 ELISA 试剂盒定量筛查,再到实验室确证必需的耗材与设备的应用。提供净化柱、亲和柱、标准物质、同位素内标以及完整的检测解决方案。2、试剂盒产品:产品名称PriboFast® 河豚毒素(TTX)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Tetrodotoxin (TTX) ELISA KitPriboFast® 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ELISA检测试剂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Okadaic Acid ELISA KitPriboFast® 微囊藻毒素(MC)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Microcystin (MC) ELISA KitAbraxis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检测试剂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nsoning (NSP) ELISA KitPriboFast® 微囊藻毒素(MC)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Microcystin (MC) ELISA KitAbraxis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检测试剂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 ELISA KitAbraxis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试剂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ELISA KitPriboFast® 柱孢藻毒素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Cylindrospermopsin ELISA KitAbraxi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检测试剂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 ELISA KitPriboFast® 节球藻毒素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Nodularin ELISA Kit备注:使用到分光光度计检测的产品。比色皿为1ml3、关于普瑞邦 普瑞邦(Pribolab)专注于食品检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认证认可的检测实验室为技术依托,先后建立四个专业性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平台,产品覆盖真菌毒素、蓝藻/海洋毒素、食品过敏原、转基因、酶法食品分析、维生素、违禁添加物等领域。尤其在生物毒素类标准品、稳定同位素内标(13C,15N)、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ELISA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纸及样品前处理仪器等产品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Pribolab始终以持续创新的态度,致力于食品安全每一天!4、联系我们:电话:400-6885349/0532-84670748官网:https://www.pribolab.cn/邮箱:info@pribolab.cn
  • Abraxis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检测试剂盒
    1、产品介绍产品名称:Abraxis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检测试剂盒英文名称:Neurotoxic shellfish poinsoning (NSP) ELISA Kit产品编号:EKT-M80规格:96T蓝藻/海洋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可快速检测多类海洋毒素,例如鱼肉及其制品、藻类、贝肉等样品中的河豚毒素、微囊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等。普瑞邦建立了超过90种真菌毒素分析方法,实现从现场快速筛选到 ELISA 试剂盒定量筛查,再到实验室确证必需的耗材与设备的应用。提供净化柱、亲和柱、标准物质、同位素内标以及完整的检测解决方案。2、试剂盒产品:产品名称PriboFast® 河豚毒素(TTX)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Tetrodotoxin (TTX) ELISA KitPriboFast® 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ELISA检测试剂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Okadaic Acid ELISA KitPriboFast® 微囊藻毒素(MC)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Microcystin (MC) ELISA KitAbraxis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检测试剂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nsoning (NSP) ELISA KitPriboFast® 微囊藻毒素(MC)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Microcystin (MC) ELISA KitAbraxis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检测试剂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 ELISA Kit Abraxis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试剂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ELISA KitPriboFast® 柱孢藻毒素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Cylindrospermopsin ELISA KitAbraxi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检测试剂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 ELISA KitPriboFast® 节球藻毒素检测试剂盒PriboFast® Nodularin ELISA Kit 备注:使用到分光光度计检测的产品。比色皿为1ml3、关于普瑞邦 普瑞邦(Pribolab)专注于食品检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认证认可的检测实验室为技术依托,先后建立四个专业性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平台,产品覆盖真菌毒素、蓝藻/海洋毒素、食品过敏原、转基因、酶法食品分析、维生素、违禁添加物等领域。尤其在生物毒素类标准品、稳定同位素内标(13C,15N)、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ELISA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纸及样品前处理仪器等产品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Pribolab始终以持续创新的态度,致力于食品安全每一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