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序

仪器信息网基因定序专题为您整合基因定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基因定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基因定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基因定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基因定序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因定序相关的资讯

  • 可随身携带的基因定序仪售价仅1000美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843582ee-b116-4ca0-a4a9-12a08ebfb10c.jpg" title=" NewsDataAction.jpg" width=" 600" height=" 32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25px "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含有多达 30 亿硷基对的人类基因体,常用来当作测试& nbsp DNA& nbsp 定序设备的标准,尽管科技日新月异,重组基因体的过程就像拼凑一幅巨大拼图般艰难,不仅这些“拼图”数量惊人,还包含许多重复的长段序列。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不过再怎么难解的问题似乎还是有解决的一天。英国一家名为“牛津纳米管科技”(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公司研发出一款称做& nbsp MinION& nbsp 的& nbsp DNA& nbsp 定序仪,大小如一台可放入口袋的智能手机,让使用者能随身携带,售价仅 1 千美元(2014& nbsp 年发行)。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这意味科学家不需投入大笔花费或经由昂贵的实验室就能进行基因定序,这在以往简直无法想像,可说是自& nbsp 1990& nbsp 年开始破解人类基因体后最突破性的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据刊登于《自然─生物技术》期刊的一篇研究,来自美国圣塔克鲁兹基因体研究中心、国立人类基因体研究中心、伯明罕大学及其他学术机构的研究团队,使用& nbsp MinION& nbsp 定序比以往都要巨大的人类基因体片段,发现惊人的地方不仅在于仪器的迷你尺寸,还在于它读取长股& nbsp DNA& nbsp 序列的能力:一旦传送进设备的小洞并经过纳米管,MinION& nbsp 会以片段形式读取 4 种硷基组成的长股& nbsp DNA,可读取的硷基数目超过 120 万个,是一般定序法读取的 8 千倍之多,甚至达到& nbsp 99.88%& nbsp 的惊人准确率。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论文共同作者米坦· 杰恩(Miten Jain)说:“可以读取长股& nbsp DNA& nbsp 是这项科技的一大优势。”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通讯作者马特· 罗斯(Matt Loose)则表示:“这是基因体学的里程碑,它将提供我们对基因体整体结构更清晰的轮廓。”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不过大家更重视的还是便利性,论文作者之一、伯明罕大学的尼可拉斯· 罗曼(Nicholas Loman)教授这么告诉& nbsp BBC& nbsp 新闻:“花大钱在实验室进行基因定序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将有机会让基因定序纳入日常检测工具。除此之外,MinION& nbsp 还能侦测血液中可能诱发癌症的& nbsp DNA,并在放射性仪器检测到肿瘤之前就找到。”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有了如此强大的功能,再加上便利性,科学家有望为大众提供简易又能负担的定序仪器,正如其中一位共同作者安德鲁· 贝格斯(Andrew Beggs)所预测:“5 到 10 年间,基因定序就会和烧开水一样简单。”基因定序未来是否真能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p
  • 美制定癌症全基因测序图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 遗传学》专刊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首次完成了脑癌细胞系全基因组测序,这也是截至目前对单个癌症细胞系所做的最为彻底的测序分析。通过使用最新技术,此项测序工作得以在一个月内完成,测序成本大约为3.5万美元。   此项研究成果在朝向基于单个癌症之独特生物学签名的个性化治疗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其所揭示的新分子靶标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具效力和更少毒性的药物。此项研究对于更好地找到监测脑癌复发的新方法也大有助益,便于医生更早地对脑癌的复发做出诊断和治疗。借助此项发现,临床医生还可测定脑癌细胞被灭活的准确时间,以防止过度使用药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测序工作是在名为U87的成胶质瘤细胞系上完成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0个实验室正在使用U87细胞系开展研究。之所以选择该细胞系,是因为目前对其的研究最为充分。此项测序工作将使那些从事细胞系研究的科学家们对他们的研究发现重新进行阐述,并促使他们提出新的前进方向。   此次测序工作揭示了几乎所有潜在的致癌染色体易位及导致该癌症发展的基因缺失和突变。研究人员从细胞系中取出遗传物质的长链,然后随机地将其截断。该癌症的数十亿个不同的DNA片段可由新一代测序技术同时进行读取,遗传物质经由10亿次以上的分析后就可确保结果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   研究人员表示,此一特殊的信息化工具使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将大大提高基因分析工作的成效。以前,科学家无法了解发生在一个癌症中的大部分突变,因为它们是看不见的,而现在,这项新技术将允许科学家们监视每一种癌症,并对其基因组进行完全解码,如此科学家们就不会错失任何一个致癌突变。   知道了是哪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并驱动了癌症的发展,临床医生就能选择最适于攻击癌症特定分子签名的疗法,从而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该测序工作还可展现出驱动癌症发展的分子异常,揭示出的靶标或将有助于开发出只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同时又不损害健康细胞的新疗法。   研究人员还指出,有了癌症全基因测序图,科学家们就能开发出灵敏的分子检测仪,寻找仅可在癌细胞内发现的一个独特的基因突变。只要检测到此一突变即可判定癌症已复发,由此,患者就能在癌症复发的最早阶段得到积极治疗。反过来,这种检测方法也可用以判定癌症是否已被有效消除,从而及时中止有害人体的治疗手段。
  • 精准医疗计划正拟定 基因测序万亿蓝海开启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的国家基因库正在深圳抓紧建设,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将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这一平台今后将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业等众多新兴产业,为百姓健康、生物制药、高效养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数据,并将催生总价值上万亿的市场,预计仅基因检测服务业在五年内就可以达到百亿级市场。  政策积极鼓励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家卫计委最近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正在拟定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按照中国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并进行系统谋划。据透露,精准医疗有望写入“十三五”规划,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  据了解,最早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的国家是美国,今年2月由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率先提出。国家相关部委获悉后形成专文报送中央,中央领导批示科技部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研究。  相关政府机构也屡次发文出台政策,鼓励精准医疗行业发展。5月10日,国务院发文取消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华大基因战略执行委员会朱岩梅表示,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引导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从事前准入转为事后监管,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更多技术项目,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同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建议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的通知,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我国的临床医疗模式如同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临床实践仅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实际上,水面下的冰山才更具危害性。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这些是组织器官病变的主因,但我们却对此缺乏深刻的了解。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却不足20%。中国的多数癌症诊断都是中晚期,治疗非常被动和盲目。  药企抢先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精准医疗成为目前医药行业最大的热点,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北陆药业年内迄今涨幅280%,新开源年内涨幅260%,达安基因年内涨幅210%̷̷这些公司都顶着精准医疗的光环。  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基因测序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服务和渠道,门槛是数据库,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和科普过程。  上游测序技术上,Illumina的机器已接近顶峰。中游测序服务领域,本身壁垒较低,未来会出现超大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实现规模效应,企业未来转型的出口是健康、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中游数据解读方面,未来市场格局将分为自行解读和外包解读两大阵营,外包解读将催化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服务模式。至于数据库的建设,业内看好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由企业投资整合资源来积累数据的途径。解读服务发展的催化剂在需求,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医生和患者对基因检测认识越多,了解疾病机理的欲望就越强,数据挖掘的需求就越大。  下游临床应用上,人基因组与疾病筛查是必然趋势。肿瘤诊断作为第二大应用,个性化用药和早诊是必然发展方向。其他已经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耳聋基因的筛查、罕见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靶向药物伴随诊断。  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知名度较高的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外,仙琚制药子公司索元生物也定位精准医疗,通过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平台技术指导临床“废弃”的创新药物研发再生,实现从零到数亿元的价值重建。  丽珠集团参股美国肿瘤精准治疗领导者Cynvenio,后者专门从事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为采取高纯度提取循环肿瘤细胞群来进行DNA测序的领先企业。Cynvenio的重点产品ClearID能够在血流中检测乳腺癌病症,已被美国主流医疗保险公司覆盖。它还是FDA最早批准的肿瘤筛查公司,技术领先,其共同创立人中包括麦肯锡前合伙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值得重视的是,基因检测江湖中的“一哥”——华大基因,已于近期发布了创业板招股说明书。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今年4月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意味着肿瘤病种的基因测序得到监管层首肯。  达安基因控股孙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及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根据《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市场广阔的前景,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开始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肿瘤个体化治疗仅由国家卫计委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国家卫计委批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最为快速,肿瘤检测即华大医学“生死战略”战略中的“死”战略之一。  华大医学的肿瘤套餐已于近日出炉并正在推向市场,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此套餐涉及肿瘤种类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全面的。健康、高危人群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筛查”,包括男性15种、女性16种常见肿瘤的筛查,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见癌症均在套餐范围内;罹患肿瘤的患者则适用于个体化治疗套餐,定位于针对性用药、预后复发监控等。

基因定序相关的方案

基因定序相关的论坛

  • 中科院自主研发基因测序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王怡 2013年10月31日 原标题:我自主研发基因测序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科技日报讯(记者王怡)2013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10月29日在青岛举行。在开幕现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发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项目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这标志着由中科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测序仪项目即将进入市场转化和产业转化阶段。 基因测序技术,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长期占据着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制高点,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和成本急剧降低,该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实践领域所应用,形成庞大市场。目前我国市场上所有高通量测序设备和试剂均来源于进口,据估计仅2013年我国在仪器和试剂上的投入就超过20亿元。 “我们的基因组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源于我们最早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程,但是我们使用的设备一直都依靠国外的进口设备,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我们有义务自主研制开发基因测序仪打破国外垄断。”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卫平说。 在中科院资助下,历时两年半时间完成第二代测序仪研发项目,于2011年实现原理样机和性能验收,部分性能指标超越同类进口产品。其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自主投入完成该项目的工程化和产品化开发,并形成其自主知识产权群,目前已有9个专利获得授权。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的产业化发展是我们的第一步,后面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进展,比如在试剂、数据库和后台都能实现国产化。”杨卫平说。

  • 硅谷聚集基因测序技术新产业

    美国加州的山景城是“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一个与硅芯片相关的潜力大产业正在这里兴起,那就是基因组测序技术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是随着多家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开始的。不过,一家名为“整合基因”(Complete Genomics,CG)的公司不像别的公司一样研发和销售测序仪器,而是为科学家提供外包的测序服务,更绝的是,在这家公司里做测序的,并不是研究人员,而是一排排的机器人。近日,《新科学家》杂志探秘了这家充满科幻意味的公司。前台都是“机器人”走进CG公司,连前台都由计算机终端出任。它会主动向来客问好,询问姓名、身份和来访意图。旁边连接的一台打印机则自动打出访客挂牌。与此同时,一份电子邮件已经发送到内部接应人员的电脑上。这家公司的生产线更像科幻电影里的实验室,昏暗蓝色的房间里到处都是高级仪器,室内温度保持在28℃和相对较高的湿度,几名穿着实验服,带着发罩的工作人员在监视着电脑屏幕,查看着机器人的运作状态。这儿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厂。只是在这里工作的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在一个大约只有半个网球场大的房间里,“坐着”16台机器人,不间断地进行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去年,它们完成800个人的DNA测序工作其中三分之一是后半年做出来的。到了今年,它们已经可以每个月生产出400个人的基因了。CG公司只是目前迅速形成产业的诸多基因组测序公司中的一家,但是它十分独特。公司市场总监图柯特(Jennifer Turcotte)对《新科学家》杂志解释说,通常而言,DNA测序是在一个密封的机器里进行的,但在这家公司的实验室里,机器人却是在一个开放暴露的环境下做基因组测序,这是为了便于维修。实验室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是为了符合测序中出现的生化反应,微弱的蓝光是为了避免荧光探测剂在探测基因代码符号时受到其他频率光波的破坏。这儿所进行的基因组测序,已是目前最新的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称为“DNA纳米球测序技术”。这种新方法是将DNA链放置在一小块硅芯片上进行调节,自我组装成所谓的“纳米球”。这样的测序所需要的试剂更少,得到的数据则更多。技术人员都穿着无尘室服装,因为任何一点灰尘都会干扰测序,除非哪儿出问题了,一般而言这些技术人员不会干预机器人的工作。机器人则会自动添加试剂,操作样本,每个DNA纳米球上携带着70个核苷酸,其排列顺序会通过光信号被拍摄记录下来。费用正在逐步降低这些机器人正在做的工作,是一个浩大庞杂的工程蓝图中的第一步,所有的人类基因组中有着30亿对碱基对,而CG计划将其全部组装出来。这需要非常大的计算量,公司为此也建了一个自动数据中心。不过,这个数据中心设在距离公司大约有20分钟车程的地方那儿的电费更便宜。目前CG公司只针对研究者和制药公司开放,个人还没法购买他们的服务。在这里,每对基因组测序要价9500美元,如果购买1000对以上,则每对价格降为5000美元。这个价格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突飞猛进而急剧下降的,要知道,十年前,第一对人类基因组序列完成时,其价格是以十几亿美元计量的。而科学家现在已经预计几年后,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可能会降到一般人都可能支付得起的程度。基因组测序的流水线完全是由机器人来做的,而职员做什么呢?公司共有185名职员,部分是科研人员,忙于改善公司的测序技术,另一部分则是做市场和联络,与各类客户打交道。基因组测序工程是一项既有非常光明的前途但又异常庞大的科学工程,而自动化则可能成为处理这项工作的最佳工具。基因学家们认为,通过一些基因扫描,是可以找到导致人类易感疾病的一些基因变异,人类基因谱上,有一些常见明显变异,但是就整个遗传问题来看,还有大量的混乱的遗传变异隐藏在DNA双螺旋体中,这些也导致了世界上千奇百怪的遗传疾病。如何去捕猎这些神秘莫测的错误基因代码呢?只剩下一个方法,那就是将整个人类基因谱测序,来捕捉一些可能和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这个方法虽然听上去如同“大海捞针”一样不靠谱,但目前一些迹象表明,今后或许基因组序列会成为医疗记录的一部分,或者科学家可以通过家庭的基因组测序来纠正基因错误。比如,去年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胡德(Leroy Hood)及其小组与CG公司进行了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他们对一家四口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是个特殊的家庭,两个孩子都患有两种隐性遗传病米勒综合征和纤毛运动障碍,而父母则完全正常,在分别测出这家人的基因序列后,研究者将父母和子女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验证了米勒综合征这种非常罕见遗传病的致病突变。提供测序外包的服务目前,站在基因组测序产业化起跑线上的企业包括了同样位于加州的生物科学公司Pacific Bio。这个公司创立了首次可以对单个DNA进行测序的仪器。和CG公司一样,目前,这家公司也只向研究者提供服务。有一些大型的、从事基因组测序产业的公司已经将基因组测序做到医院和个人普及的地步了,如研发制造大型测序分析仪器的Illumina公司。这个公司在2008年美国成长最快的科技公司评选中,风头甚至盖过了Google。它们提供的产品甚至可以直接给病人使用。而另一位基因创业企业家罗斯伯格(Jonathan Rothberg)甚至发明了可以放在桌子上的基因解码器,可以在2小时之内以很高的精度解读出1000万个基因代码符号。大部分的基因组测序企业都站在一个竞争线上,尽力提高DNA测序的速度,降低费用。而CG公司其实并非和它们是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他们计划组装出所有的人类基因序列,研发也是为此目的而进行。此外,他们并不如其他公司一样开发更高级更小巧的基因组测序仪,而是为科学家提供基因组测序的外包服务,也就是说,研究人员无需购买、安装、培训、运行和维修仪器,而只要将样品交给这家公司,等待结果到来就可以。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但这家公司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服务最能让科学家将时间从捣腾仪器设备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放在生物学和假说验证上。从这几年CG公司取得的成绩来看,这种做法确实是有效的。2009年,CG公司宣布其测出了第一个人类基因序列,并移交给美国生物科技信息中心数据库。同一年,他们在《科学》上刊文,发布了三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结果,当时文章还宣布,测序的成本已经可以降到1726美元。这在生物界引起了轰动。到了那一年结束,他们已经做出了50个人的基因序列。此外,他们的名字也随着来自各地的科学家一起多次登上了权威学术杂志。除了去年帮助科学家解开了米勒综合征突变难题给科学界留下难忘的印象之外,美国的罗氏公司还曾经借助CG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完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例肺癌患者的全基因组比较。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而美国癌症学会也开始和CG公司联手,希望通过其服务比较正常人和癌细胞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解开癌症之谜的第一个贡献就属于这些蓝光照耀下的机器人。

  •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应用

    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的组装,为快速研究该致病菌株的致病机理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华大基因与德国汉堡-Eppendorf医疗中心合作,也宣布完成了对致病菌株的测序工作。Guenther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极大的方便了研究者从一个整体的水平上去研究微生物,进而揭示在这些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组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科学家根据从基因组测序的数据所获得的证据,将本次的致病型大肠杆菌鉴定为致病型大肠杆菌的一个新杂交品种,并且携带了一些抗性基因。"从宏观的基因组水平上来研究这类细菌,将在很大程度上革新我们对传染病暴发的认识,3-4天内完成对某种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标注,将会开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度会议上,一些研究者指出,分子鉴定的方法正被用来打造基因组传染病学这一领域,基因组传染病学致力于重构传染病暴发的过程,以求在将来能够对传染病能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和快速反应。

基因定序相关的资料

基因定序相关的仪器

  • 日立DS3000紧凑型基因分析仪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大科学计划之一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并于2001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而这一伟大工程,正是基于“Sanger法”的DNA测序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代测序受检测效率的限制,无法应对大量基因组测序的需要,因此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技术,甚至四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涌现。但一代测序因其极高的准确率,直到今天仍然在科研、法医、疾控、食药及临床领域等广泛使用,也是高通量测序验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被称为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制药,食品,科研等研究机构均需要通过测序来进行基因分析,为了满足该需求,日立研发了紧凑型基因分析仪“DS3000”,现已全新上市。 日立DS3000秉承日立高新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毛细管技术与激光辐射技术,作为小型CE测序仪不仅外形“紧凑”,还实现了“高性能”及“高速处理”,可轻松完成片段与测序分析。此外,本产品还采用了环境友好型设计,通过减少在产品使用时排出的CO2排放量,为客户提供可降低环境负荷的产品。DS3000采用4通道毛细管,一次性可处理32个样本,可同时进行6色荧光检测。支持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突变分析和测序分析等用途。 产品特点:1. 操作简便-结构紧凑&触摸屏设计设备采用GUI的触摸屏显示设计,宽400 mm×长600 mm×高600 mm,结构紧凑,节省空间。触摸屏采用扁平化设计,界面布局直观,加强操作的便捷与实用性。 -卡槽式包装耗材耗材包装采用卡槽式设计,安装简便。-流程高效1. 简化的操作流程,安装方法和步骤说明清晰易懂,无论是初次使用仪器的新手,还是不定期使用仪器的用户,均可轻松完成操作。 2. 配备远程监控系统:DS3000配备远程监控系统,支持“远程设备访问”,可以在Web端监测设备状态,设置检测条件,显示分析结果及生成报告等。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实现高效的工作流程。3. 方便普适,用户可使用任何电脑:可使用用户端网络及电脑输出报告,进行二次解析等。 2. 系统智能-智能耗材管理耗材使用情况实时监控,根据参数,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耗材剩余使用次数,提高耗材管理效率。-检测结果智能判断校准检测通过波形及数值表现每道毛细管的信号强度,样本检测根据质量参数设置,自动判断检测结果合格与否,一目了然。 3. 性能优异-创新无泵注胶系统——无需清洗泵,无需排气泡DS3000 采用无泵注胶系统,并成功研发出可移动密封式注射型聚合物,经久耐用,在填充聚合物时无需排气泡,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免除了以往的清洗步骤,有助于缩短维护时间并降低成本。由此可降低用户维修频率,操作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创新设计光源——使用寿命更长DS3000采用全新设计的激光二极管光源 (LD光源),受模拟脉冲信号控制,DS3000仅在检测时打开光源,与以往光源相比,延长了实际亮灯时间。 日立DS3000基因分析仪作为一款小型的集成化台式DNA分析仪,“紧凑”而“高效”,可以帮助生命科学专家在各种规模实验室进行Sanger测序和DNA片段分析工作。 (此产品仅供科研使用)
    留言咨询
  • SOLiD&trade 5500测序系统适合每位研究人员的按测序通道计费的测序5500 系列基因分析系统 &mdash &mdash 可扩展且精确的新一代测序系统。5500 系列基因分析系统以每个测序通道为基础,无论是一块还是两块 FlowChip,每块 FlowChip 都有可编址且可灵活配置的通道,从而可支持广泛的应用。超精确检测模块 (ECC)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已经领先行业的连接型测序的准确性。主要优点:► 即时测序 可立即测序,无需等待,对于未使用的测序芯片通道,不会造成无谓的试剂浪费► 经济高效的测序,可个性化配置的测序通道 在符合您资金要求的情况下,同时运行各种测序应用► 出众的低频变异检测,适用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或定向重测序 利用高达 99.99% 的行业领先的测序准确性,在疾病研究中实现低频变异的检测► 为您的 RNA 应用带来重复性、可靠性和高品质 可信赖的 Ambion 产品、实验方案和无与伦比的准确性► 在多重样本分析中,使用多达 96 个条形码,实现可靠性和一致性 利用稳定的操作流程和达到最佳平衡的条形码实现经济高效的多重样本分析► 利用最佳分析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自由度 利用全面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提升您的研究成果Life Technologies 始终致力于不断简化测序流程,不断改善 SOLiD&trade 系统流程中耗费劳力的步骤,并使其自动化。这些解决方案能让您优化您的资源,并进一步加快您的研究。AB Library Builder&trade 系统可简化核酸的纯化以及 DNA 片段文库的构建。模块化的 SOLiD&trade EZ Bead&trade 系统可实现模板微珠的制备自动化,以便在 SOLiD&trade 系统上进行测序。对于那些正在寻找高通量自动化方案的研究人员来说,有高通量液体处理 XYZ 机器平台开发的操作流程集合提供。Life Tech新浪微博Life Tech优酷视频
    留言咨询
  • 华大智造MGISEQ-200基因测序仪小巧、灵活的桌面型基因测序仪丰富你的日运行能力MGISEQ-200是一款小巧、灵活的桌面型单载片基因测序平台,支持高低两种通量的载片。小载片 (FCS)运行速度快,大载片 (FCL) 通量高,用户可灵活选择,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时间和通量的要求。MGISEQ-200的两种载片搭载3-4种读长,支持开展不同测序应用,包括: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靶向捕获/多重测序、小型基因组测序、RNA测序、全外显子测序等临床应用或科研应用,丰富你的日运行能力。通量更灵活升级版MGISEQ-200通量愈显灵活。其中,大载片(FCL,有效reads数:500M)可满足批量样本集中交付,降低单样成本;小载片(FCS,有效reads数:75-100M)可实现紧急样本快速测序,降低开机成本。速度更快配备优化后的生化反应,MGISEQ-200为测序提速。其中,小载片测序(FCS,SE50)最快仅需6小时。面对ICU样本或突发疫情等情况时,升级版MGISEQ-200的优势更为明显,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未知致病原检测结果。读长更长MGISEQ-200的大小载片(FCL/FCS)均支持PE150,数据量产出稳定,可以解锁更多应用,包括:靶向捕获/多重测序、RNA测序和WES测序等。 质量更高经过结构化大数据训练的软件算法,升级版MGISEQ-200在碱基识别上更准确,配合优化后的生化试剂,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以人细胞系标准样本NA12878为例,使用MGISEQ-200 PE100读长进行测序,Read1 Q30≥90%,Read2 Q30≥85%以上,Mapping Rate、Duplication Rate、变异检出等性能均表现优秀。适配更多应用,满足更多测序需求从小型基因组测序、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到靶向捕获和多重测序,从临床应用到科研应用,升级版MGISEQ-200测序仪“一机多能”,更有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加持,提供了丰富的日运行能力。基于MGISEQ-200测序平台,华大智造提供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高通量测序仪和生信分析加速器。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同一套硬件系统,可拓展多种不同应用,不仅适配华大智造的整体方案,也支持第三方文库制备试剂盒和第三方分析软件。获证情况目前,MGISEQ-200已获中国NMPA、欧盟CE、北美c-TUV-us等多项认证。 性能参数MGISEQ-200载片数1载片类型FCSFCL载片流道数1 Lane单载片有效 Reads数量75M-100M500M支持读长*SE100PE100PE150SE50SE100 PE100PE150 * 有效Reads数的最大值根据特定标准文库运行所得,实际应用文库受样本类型、建库方式会有所波动MGISEQ-200读长Reads数量数据产量数据质量Q30 *运行时间 **SE50-FCL500M~25G85%~11hSE100-FCL500M~50G85%~17hPE100-FCL500M~100G85%~47hPE150-FCL500M~150G80%~66hSE100-FCS100M~10G80%~10hPE100-FCS100M~20G85%~30hPE150-FCS75M~23G80%~43h*高于Q30的碱基百分比是特定标准文库通过整个运行平均所得。实际应用表现受样本类型,文库质量, 插入片段长度等因素影响。
    留言咨询

基因定序相关的耗材

  • 齐碳科技 QCell-6k 纳米孔基因测序芯片
    产品介绍 配套齐碳自主研发的QPursue纳米孔基因测序平台,适用于各种核酸分子的测序实验。用户只需将制备好的文库加载至测序芯片,即可开始测序。 通过电场力驱动单链核酸分子穿过纳米尺寸的蛋白孔道,由于不同碱基通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了不同阻断程度和阻断时间的电流信号,根据电流信号识别每条核酸分子上的碱基信息,实现对单链核酸分子的测序。产品特点1、全新打造硅基材生物芯片带来更稳定的测序表现和数据产出;2、全新ASIC电路信号排布方式,密度更高;3、单芯片搭载通道数超6000个,极大提升测序通量;4、集成电路/生物芯片二合一,抗干扰性强,准确率高。 登录齐碳科技官网,查询更多详情信息:http://www.qitantech.com/
  • 齐碳科技 QCell-384 纳米孔基因测序芯片
    产品介绍 配套齐碳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及QNome-3841hex,适用于各种核酸分子的测序实验。用户只需将制备好的文库加载至测序芯片,即可开始测序。 通过电场力驱动单链核酸分子穿过纳米尺寸的蛋白孔道,由于不同碱基通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了不同阻断程度和阻断时间的电流信号,根据电流信号识别每条核酸分子上的碱基信息,实现对单链核酸分子的测序。 登录齐碳科技官网,查询更多详情信息:http://www.qitantech.com/
  • 组织/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产品介绍本试剂盒采用具有独特分离作用的磁珠和独特的缓冲液系统,从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高质量基因组DNA。独特包埋的磁珠,在一定条件下对核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当条件改变时,磁珠释放吸附的核酸,能够达到快速分离纯化核酸的目的。整个过程不涉及有机试剂,安全、便捷,提取的基因组DNA片段大,纯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尤其适合高通量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化提取。 产品特点简便快捷:直接裂解,无需孵育时间,35-60min内即可获得超纯的基因组DNA高通量:可适用于不同通量的自动化仪器进行高通量提取实验安全无毒:无需酚/氯仿等有机试剂纯度高:获得的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芯片检测、高通量测序等实验 应用场景本试剂盒提取纯化的DNA可以直接用于PCR、Real-time PCR、SNP基因分型、STR基因分型、二代测序、文库构建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等。 实验案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