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石墨烯

仪器信息网多孔石墨烯专题为您整合多孔石墨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多孔石墨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多孔石墨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多孔石墨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多孔石墨烯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资讯

  • 兰州化物所开发出氮掺杂多孔石墨烯制备新方法并用于稀土分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开发出一种多重限域的一步可控合成掺杂方法,制备出对稀土离子具有高分离选择性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膜(专利申请号:CN 202010861481.0)。该研究在吸附了苯丙氨酸的氧化石墨烯膜的二维层间空间限域生长层状锌类水滑石,从而构建类水滑石/苯丙氨酸/氧化石墨烯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由于锌类水滑石层间夹层可作为密闭反应器,通过限域燃烧,可将苯丙氨酸中的氮原子掺杂到石墨烯晶格中。同时,形成的多孔锌类水滑石可作为模板,通过孔区域内限域燃烧在氧化石墨烯上蚀刻出孔径可控的纳米孔(图1)。  科研人员将获得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图2)制备成膜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离,获得了良好的分离选择性,最高膜分离因子达到3.7。理论模拟表明,氮掺杂纳孔石墨烯中的吡咯氮原子,在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膜分离稳定性优异。该研究不仅为杂原子掺杂纳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为实现稀土离子的高选择性膜分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综合类子刊iScience上,博士生谭洪鑫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李湛和邱洪灯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此外,研究人员在自主研发的纳孔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固相合成策略,使均苯三甲酸与纳孔石墨烯表面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直接反应,原位绿色合成出纳孔石墨烯/MOF复合纳米材料,并发现该材料适合于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固相吸附分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甘肃省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图1.多重限域策略可控合成氮掺杂纳孔石墨烯示意图 图2.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表征图
  • 新世纪“材料之王”——石墨烯在空天推进和动力领域的应用
    太空环境由极端温度、真空、微流星体、太空碎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大变化组成。航天器和航天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参数。暴露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的系统表面由于原子氧的存在而产生破损。因此,高强度和刚度的先进工程材料使20世纪的月球探索时代成为可能,人类探索火星和更远的目的地将需要新一代的材料。20多年来,在纳米尺度(一维小于100nm)合成和加工材料的独特性能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这些特性包括大表面积、高纵横比、高各向异性、可定制的电导率和导热系数以及独特的光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可用于制备高强度、轻量化和多功能结构、新颖的传感器以及具有高度可靠的环境控制能力、能够屏蔽辐射的储能系统。可持续技术改进的交织性质使纳米材料成为航空航天应用的理想材料。纳米材料可以集成到复杂的航空几何结构中,减少制造技术中的废物产生。这也可用于轻量化和无需耗时维护的机身和结构的设计。石墨烯结构由单层厚度的六方晶格碳原子组成,具有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高电导率和导热率。石墨烯具有高的载流子传输速率,表现出比铜导体好的导电性,比硅半导体更好的材料。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能有效地减轻重量,提高材料强度,从而减少排放,减少燃料消耗,最终实现更绿色和更清洁的环境。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先进纳米材料在航空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 (1)简述石墨烯结构及其性能特征;(2)主要介绍石墨烯在空天推进和动力领域的热门应用方向,例如复合推进剂,热管理,电极材料,光帆材料等方面;(3)石墨烯未来在空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一、石墨烯结构及其特性石墨烯由单原子厚度的sp₂杂化碳原子同素异形体组成,呈二维(2D)平面蜂窝状晶格。也是构成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等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如图1所示,具有二维碳原子结构的石墨烯,可以通过堆叠形成三维的石墨,也可通过卷曲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通过包裹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图1 (a)石墨烯及碳的同素异形体;(b)石墨烯的晶格结构,属于相邻两个碳格A和B的碳原子以圆点表示;(c)石墨烯的能带结构;(d)石墨烯起伏表面模型图。早在1940年,就有理论认为,二维的石墨烯处于非稳定热力学状态,无法在有限温度下自由存在。因此,一直仅是一个学术概念。直至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利用简单的机械剥离方法成功获得单层石墨烯,从而证实它可以稳定存在。石墨烯的蜂巢晶格结构由密集分布在六边形点阵上的碳原子构成,原子排列十分紧密。碳原子以sp₂电子轨道杂化,在平面内形成3个σ键,键角120°,键长约为0.142nm(图 1(b)),2pz轨道电子在垂直于平面方向形成大π键。石墨烯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由简单的紧束缚模型可以计算得出,它的导带(π*带)和价带(π带)在布里渊区的两个锥顶点K和K´交于一点,称为Dirac点,进而形成圆锥状的低谷。同时,通过观测发现,石墨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平整的二维结构,而是在微观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的起伏(图 1(e)),这也被认为是石墨烯能够在室温下自由稳定存在的原因。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载流子迁移率、低密度和光学透明度等特性,在传感器、光子和电子器件等领域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材料。这一新型碳材料也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以其令人兴奋的独特性质,涉及的领域覆盖化学、力学、医学、电子智能及众多交叉学科,并由此创造了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石墨烯在空天推进领域热门应用方向航空航天应用历来是先进材料的驱动力,从太空飞行器的强化碳-碳热保护系统到先进的推进动力系统。只有工程纳米材料的应用才能满足需求,使得航空航天发展更进一步。(一)复合推进剂石墨烯的应用目前也已经扩展到复合推进剂领域,主要用于提高推进剂的热分解、导热以及力学性能。研究最多的就是复合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热分解,分解速率的提升对于提高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至关重要,而热分解又主要依赖于催化剂体系。传统上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是一些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它们的催化能力依赖暴露出来的金属活性位点的数量,然而其往往容易发生团聚,降低催化活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纳米碳材料已经被广泛作为催化剂载体,以抑制催化剂颗粒的团聚,提高其催化能力。以石墨烯为基底负载无机纳米颗粒的方法主要有非原位复合和原位复合。非原位复合是将预先制备好的纳米颗粒直接附着在石墨烯上,但是由于兼容性问题以及改性剂可能影响到与含能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以原位复合方法制备复合推进剂的方法研究的较多。原位复合是通过在石墨烯表面上由各种前驱体制备出纳米颗粒的方法。根据制备手段不同原位复合可以分为还原法、电化学沉积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石墨烯原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由于工艺复杂或原料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水热法相对于化学还原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还原剂的使用,还可以负载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分散度高,粒径小且对负载纳米颗粒的性状调控性更强。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负载的燃烧催化剂选择不同的方法制备。DEY等采用微波法制备了直径约20~30nm的Fe₂O₃粒子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片上的Fe₂O₃/Graphene复合粒子,作为AP的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Fe₂O₃/Graphene含量的增加,催化作用也明显增强,同时指出Fe₂O₃/Graphene能够有效加快AP系推进剂的燃烧速率。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导热问题是导弹、火箭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推进剂不可避免地需要承受极端恶劣和复杂的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内部应力的产生;另一方面,导热系数对推进剂的点火和燃烧性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以高分子粘结剂为基体的复合固体推进剂导热系数通常较低,这使得其在承受大幅度温度冲击时,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导致装药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或呈梯度分布,进而产生严重的内部热应力,直接引起内部裂纹甚至结构破坏。石墨烯由于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和较轻的质量,目前已经广泛作为导热填料用于复合材料。这种具有二维结构的新型轻质碳材料实际上已经在含能材料导热性能的提升方面发挥了作用,如对于高聚物粘结炸药导热系数的提升。张建侃等总结了石墨烯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非氧化石墨烯由于导热系数高,适合经非共价改性后分散于推进剂基体中,增强基体的导热性能。此外,复合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的不足将导致药柱无法承受冲击、振动、过载等复杂载荷的作用,进而产生裂纹,增大燃烧面积,引起发动机内压升高,甚至导致爆炸。为了提高复合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在基体中添加纳米材料已经成为提高推进剂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献指出,石墨烯应用于复合推进剂,可以有效增强推进剂的力学性质。(二)热管理石墨烯纳米材料目前正被纳入各种航天热防护材料和热管理,以提高在各种气或热流动条件下热稳定性和机械完整性的极限。为特殊航天任务材料系统提供多功能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由于航空工业的发展,复合材料基体的耐热性和烧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等性能,被广泛用作耐烧蚀材料的主要基体。为了进一步改善烧蚀材料的性能,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特点,是制备先进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这些复合材料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的热保护系统、火箭喷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部绝缘以及导弹发射设施结构。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烧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GO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良好,GO与酚醛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强,以及热解后的层状碳结构。与其他样品相比,GO含量为1.25%的样品在烧蚀率、热扩散率和热稳定性方面表现最佳。该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具有恒定的热扩散率,炭产率和烧蚀率分别提高了10%和51%。MA等为了提高碳纤维/ 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采用纳米填料对纤维增强体界面进行改性。首先,通过将低浓度的GO(0.1%)加入到碳/酚醛(CF/PR)中,结合实验和计算分析氧化石墨烯(GO)对提高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氧化石墨烯填充复合材料在热阻方面的优势与氧化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PR的炭收率和纤维的石墨化。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即使浓度很小,基体内的氧化石墨烯也可以作为炭化PR石墨化晶体生长的核剂。在极端烧蚀温度下,纤维-基体界面处的氧化石墨烯可以与纤维结合。促进了石墨烯-纤维界面stone-throwing-wales缺陷(xy平面)和sp₂杂化(z方向)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的石墨化程度。文中还研究了两种纳米材料填充 CF/PR复合材料的界面、热性能和烧蚀性能。特别是,氧化石墨烯(GO)和石墨氮化碳(g-C3N4)被用于生产低负载(0.1%)的复合材料。通过氧乙炔火焰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石墨烯填充和g-C3N4填充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比原始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62.02%和22.36%,线性烧蚀速率的降低是导热系数、烧焦层和纤维石墨化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石墨烯填充复合材料的机理是氧化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纤维表面的石墨化程度,并进一步提高其抗高温烧蚀的耐热性。而在g-C3N4填充的复合材料中,较厚的纤维直径和烧蚀区炭化层可以分散可燃气体,提高抗氧化性能。此外,将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丁苯橡胶基体中,显著提高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多孔结构在烧蚀试验过程中形成,它增强了蒸腾和蒸发过程,降低了背面的温度升高。橡胶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和橡胶的肖氏硬度A得到有效提高,而断裂伸长率随着填料与基体比的增加而降低。与有机硅、天然橡胶和乙丙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相比,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在暴露于超高温和剪切流后显示出很好特性。ARABY等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当纳米颗粒含量达到10.5%阈值时,产生导热和界面通道,此时导热系数最高。此外,如图2所示,辐射冷却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被动热管理方法,它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光谱辐射特性。通过机械可重构石墨烯的选择性中间膨胀发射率控制,其中机械拉伸和释放会引起石墨烯的受控形态变化。利用太阳光谱吸收太阳辐射加热(从200nm~2.5μm,可见到近红外波长)并利用大气透射窗口(从8μm~14μm,中红外波长),通过将热量重新发射到外层空间来冷却表面。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系统和表面需要动态温度控制以获得最佳系统性能,同时满足个人舒适度和维护设备功能的热需求,并避免过热。能够在不同光谱范围内加热和冷却否定了使用具有相当均匀的高或低发射率值的传统材料,并且由于缺乏对发射率的动态调制,可调节温度的需要是刚性冷却表面无法实现的。同时,由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热性,基于废热反射导热的石墨烯散热器在空间光伏聚光器上得到了应用,不仅降低了成本,在降低质量密度,比功率的提升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2 (a)基于皱褶石墨烯的选择性发射;(b,c)褶皱节距的变化可利用太阳辐射和大气窗口来辐射冷却(10 μm)和加热(290nm)。(三)电极材料目前,小型化、自动化、以功能为中心的设备的快速发展,使星际任务和近地空间探索的实现更近一步。先进的纳米结构材料的引入促进了全球智能多样化的平台在电力、仪器和通信方面取得进步。然而,仍然缺乏高效可靠的推力系统,能够在长期部署期间支持小型卫星和立方体卫星的精确机动。此外,航空和空间系统需要可靠的电力生产、存储和传输,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活动。现有的能源系统正在被纳米材料创新所取代或补充。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更好的工程纳米材料正在不断改进。MARKANDAN等使用氧化铝增韧氧化锆(ATZ)作为结构材料制造了一个微型推进器,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石墨烯(YSZ-Gr)作为电极材料。YSZ-石墨烯不仅可以作为电解分解硝酸羟铵溶液的电极,还可以起到阻尼作用。这种微型推进器作为主推进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可用于卫星星座编队飞行中的快速轨道转移。离子推进器阴极(如图3(a)所示)的关键挑战在于减少或完全消除阴极的推进剂消耗,显著提高阴极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白炽部分的热损失。通过使用纳米多孔材料、纳米管和石墨烯,可以确保减少气体消耗。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通过使用高发射材料和表面结构完全消除通过阴极的气体通量。垂直排列的石墨烯薄片显著提高推进器效率的,作为无推进剂体系下的良好候选者而备受关注,如图3(b)所示。图3 (a)常用的热发射阴极示意图;(b)纳米多孔材料,垂直排列的石墨烯薄片直接生长在纳米多孔氧化铝上(比例尺:200nm)。(四)光帆材料基于石墨烯的轻型帆的推进系统因其灵活性和无需携带燃料这一特性而成为行星际和星际任务的候选技术。轻型航行也是唯一现存的空间推进技术,可以让我们在人类的一生中访问其他星系。为此举办的蜻蜓计划竞赛,就旨在评估激光驱动的光帆星际探测器发送到另一个恒星系统的可行性。这种大规模光操纵石墨烯光帆对实现星际探索和直接空间运输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如图4(a)所示,ZHANG等使用大块石墨烯泡沫在宏观尺度上观察到其直接光推进。这种三维石墨烯材料的新形态,使其不仅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而且可以使用瓦级的激光,甚至阳光,按照一种新颖的光致电子喷射机制,直接推进到亚米尺度。如图4(b)所示,GAUDENZI与其合作伙伴制作了由铜网格支撑的石墨烯微膜二维帆叶,并在微重力环境下测试了光诱导位移。提出的材料设计消除了帆所需的光学和机械性能,从而大大降低了帆的总质量,并为利用石墨烯机械强度的高反射2D帆打开了大门。此外,PERAKIS等设计了石墨烯作为夹层的低密度和高反射率的三明治轻帆,达到指定加速度比目前最先进的镀铝的聚酯薄膜太阳帆材料性能更好。图4(a)石墨烯海绵在激光照射下向上推进和光致旋转示意图;(b)帆在激光照射下的垂直位移,显示了帆在微重力和真空中的不同位置(侧视图):释放后(左)和在450nm、100mW的激光下加速350ms后(右) 。(五)其他领域由于太空环境由极端温度、真空、太空碎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大变化构成,那么先进的纳米复合材料被用于航空航天飞机结构和太空环境恶劣气候的涂层以及微电子系统的开发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具有低热漂移,适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电力电子模块中的电流实时监测,可在高达500K的温度下工作。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电子性质的变化,特别是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这些参数是受实现传感器的石墨烯层狄拉克点Dirac点所独特影响的。利用门控优化石墨烯霍尔传感器可以实现低温度系数下的高灵敏度霍尔效应测量。此外,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境开发受到多种标准的制约,其中之一就是空间碎片的撞击破坏。Kuzhir在纳米级厚度的铜催化剂膜和介质SiO₂基底之间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合成Ka波段多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的厚度由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表征,仅显示了样品上纳米级的小波动。所研究的薄膜厚度不超过5nm,且有一定的粗糙度。石墨烯只有千分之一的皮肤深度,吸收损耗造成的电磁屏蔽效率非常高,达到35%~43%的入射功率水平上。制造的石墨烯薄膜在室温下具有高度的导电性,在可见的范围内具有非常高的透明性,并具有非常好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可能成为制造纳米级厚度的电磁干扰防护涂层的有趣的技术材料。此外,特殊的三维导电链结构对轻质,柔性的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降低材料的制造价格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方面。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通过将石墨烯排列成仿珍珠层状序列三维结构,在石墨烯含量不足的情况下表现出更高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电导率和优越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掺杂0.4%质量分数的导电颗粒电磁辐射屏蔽效率达到42dB,沿排列方向的电导率为32S/m。在2500 ℃下热处理气凝胶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和电导率分别变化为65dB和0.5S/m。在0.15%的超低浓度,热处理温度800℃条件下,其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可达25dB。表明各向异性石墨烯/PDMS层板在超低石墨烯含量下通过结构调控获得了更高的电磁屏蔽效率。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技术是纳米材料的沃土,长期的人类太空探索带来了最大的挑战。无论是在相对安全的低地球轨道内的短期任务,还是艰难的长期任务,如前往遥远的星球。可靠的空气、水和食物供应;废物管理系统;功能性的可居住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低轨道运行,已经为生命支撑技术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试验场,随着航天国家为前往火星等目的地的长期任务做准备,在低轨道运行中测试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目前的生命支撑技术的可靠性和性能相对较差,需要采用高比表面积和导电纳米材料作为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途径之一。碳纳米管仲胺功能化以实现二氧化碳去除,这是生命支持技术不可或缺的功能,并解决当前系统的局限性,包括可再生性和高功耗。在最好的条件下,水的净化和回收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微重力环境的增加和多年耐用性的必要性推动了基于纳米材料的水过滤系统的几个例子。富勒烯在水净化方面已显示出非常好的前景,美国宇航局赞助的使用碳纳米管的纳米级过滤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商业产品。尽管可扩展性仍然存在问题,但多孔石墨烯是一种积极研究的水过滤材料,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如图5所示。图5 (a)纳米多孔石墨烯水脱盐示意图;(b)具有亲水键的纳米孔示意图。三、结束语本文首先对石墨烯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介绍,并简要阐述各性能在具体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综述了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各方面(复合固体推进剂、热管理和智能光帆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现状。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已得到较快发展。其中,石墨烯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提高推进剂含能组分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方面,而在导热和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制备方法单一,以简单的共混为主,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和性能的控制。而且对石墨烯的性能增强机理缺乏深入的分析。在热管理方面,导热系数、产炭性能和纳米颗粒分散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和绝缘性能都有影响。酚醛树脂仍然是这一应用中被广泛研究的聚合物,纳米陶瓷颗粒与碳基的复合纳米填料的结合似乎是下一个热管理趋势。此外,在太空电力推进领域,新型石墨烯基纳米材料和微电子机械系统支持的离子液体推进器解决方案,这是为微加工和纳米结构推进器阵列的实现提出了方案。另外,一种可能的低成本,高时效的纳米制造工艺,用于飞机储能和生命支持设备。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了纳米材料的整合,并与太空任务和探索计划相结合,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石墨烯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石墨烯材料在极端环境中的行为将扩大我们的基本理解和潜在应用,将促进人类在太空的探索。石墨烯基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需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向:(1)一种降低开发成本的潜在解决方案是创新材料-建模和模拟与实验测试和表征方法相结合,可以降低开发和鉴定成本。将有助于跨越纳米工程材料的性能转化为宏观尺度上的现实。(2)大规模构造石墨烯材料的集成方法,以保持在石墨烯纳米尺度上注意到的性能和批量实现。它们占地面积小,功耗低,耐辐射,非常适合太空应用。(3)将纳米石墨烯材料集成到最先进类型的电力推进装置中,利用纳米材料的独特特性,提高其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进一步创造出一个自适应(自清洁表面,自愈合修复机制,自我愈合)推进器。
  • 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24日,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于北京石墨烯论坛2021期间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组织,60余位全国从事石墨烯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共同就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对石墨烯产业的支撑和石墨烯NQI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致辞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致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致辞论坛先后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与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任玲玲主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相继致辞,随后进入报告环节。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 任玲玲报告题目:《石墨烯材料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简称NQI,是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任玲玲主任系统介绍了NQI的组成、基本概念以及在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着力点,分别从材料基础研究到生产过程、产品不同产业周期举例说明计量、标准对其质量控制和提升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NQI在石墨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效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的两个石墨烯NQI中心的核心任务,及其对石墨烯基础研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谢黎明报告题目:《石墨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线、力学等性能,在高频光电器件、特种光纤、电池、导热膜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支撑,石墨烯的标准制订至关重要。谢黎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石墨烯标准研制现状及存在的技术挑战,他指出,国际上ISO、IEC、美国ASTM等机构都在研制石墨烯标准,其中IEC标准最为全面,覆盖术语、测试指南、结构检测、物性测量等,具有较大影响力;我国SAC-TC279标准化委员会也陆续发不了几项石墨烯标准,未形成良好的系统性,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存在立项少、研制力量不足等短板,同时还存在诸多挑战,如缺乏石墨烯晶畴无损快速检测方法、缺陷浓度定量检测方法等。因此,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还需要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应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的开展系统性石墨烯标准工作。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秘书处主任 王蓬报告题目:《CSTM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近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提出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CSTM以此为基础,致力于以标准和质量评价推动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CSTM标准体系围绕材料属性、应用领域和通用技术三个维度建立矩阵式的组织架构,真正实现“一材多用一用多选”,“一技多用一用多技”;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系统性、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多元性、包容性和动态性中国材料试验标准体系。CSTM专业质量评价针对材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域数据流开展专业性评价,以评价认证为导引,发挥质量要素(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间协调互动作用,助力材料产品质量提升,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柳絮报告题目:《石墨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科研实验室认可,规范科研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保障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提升科研实验室的创新能力。目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依据相应准则,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中心)”和“国家新材料石墨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基础,围绕石墨烯标准带制定与标准物质研制,石墨烯测量技术与表征方法研究,石墨烯薄膜、纤维和器件技术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开展石墨烯科研实验室认可工作。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席广成报告题目:《超细金属负载3D多孔石墨烯表面增加拉曼传感》由于其指纹级的高分辨率和快速、易携带等优点,无损、免标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检测、未知风险物筛查、生物组织成像、反应过程机制探查、材料结构表征等重要研究领域。对于SERS技术来说,其性能主要由基底材料决定的,目前研究最深入的SERS基底为贵金属金和银,但金使用成本较高,而银易氧化。石墨烯最近被证明是一种高灵敏的SERS基底材料,席广成团队将超细银颗粒与多孔石墨烯结合起来,利用多孔石墨烯的富集功能和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获得了极高灵敏度的SERS基底;并研制了高性能准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建立了在线高通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 周新报告题目:《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该频段是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研究发现,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与其独特性质使其与太赫兹领域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来到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后,分析化学专业出身的周新主任便开始探索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应用。他表示,太赫兹提供了方便、快捷、无损的石墨烯电学、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薄膜材料的批量快速测量;且随着太赫兹技术和CVD法制备石黑烯薄膜的研究进展,该检测技术的研究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太赫兹还会在石墨烯薄膜器件在线检测中大显身手。同时,太赫兹检测石墨烯的方法标准化工作亟待同行共同研究;未来会有更多商品化的太赫兹检测石墨烯仪器上市。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高级工程师 刘峥报告题目:《石墨烯产品检测方法介绍》刘峥在报告中简单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各类石墨烯原材料及产品,认为石墨烯产品将向着水净化产品、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芯片电子器件、传感器成像设备、生物医药治疗装置、航空航天材料等应用领域发展;系统介绍了石墨烯原材料和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包括基本物性分析、形貌表征、元素分析、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光谱分析;最后探讨了当前石墨烯产品检测标准化工作和产品认证中存在的问题。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报告介绍后,举行了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任玲玲宣读相应批复文件。该技术委员会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发起筹建并承担秘书处单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被选为主任委员。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随即,举办国家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对话会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主持,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和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参加,刘忠范院士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主任全程参与了对话。对话会围绕“发挥NQI作用支撑石墨烯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主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对NQI的需求,以及NQI支撑石墨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展开了讨论,对话嘉宾就进一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了共鸣,通过对话,坚定了石墨烯NQI技术发展的信心,并对持续开展合作与交流达成了共识。论坛现场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方案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论坛

  • 【分享】多孔石墨化碳PGC柱介绍

    【分享】多孔石墨化碳PGC柱介绍

    多孔石墨化碳柱(Hypercarb色谱柱) 一. Hypercarb制作过程50nm硅胶→聚合物改性→碳化(高温)→硅胶解离(碱溶液溶解残余硅胶)→石墨化(2500℃)→多孔石墨化碳(PGC)二.Hypercarb的物理特性颗粒球形,全多孔由硅胶基质制得粒径3um,5umLC&LC/MS7um制备柱30umSPE表面积120m2/g确保线性和高载量孔径25nm确保形状和大小宽分布的分析物进行有效的传质含碳量100化学温度性;长寿命;无裸露硅羟基机械强度400bar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081533_258113_1623180_3.jpg三.Hypercarb柱的分离机理 多孔石墨是一种独特的固定相结构,其中碳原子以平面六边形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大分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Hypercarb与传统的硅胶键合固定相相比,在结构和保留性上都不相同,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稳定,能使极性很强的物质得到理想保留并分离。Hypercarb色谱柱非常适合于解决反相、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和LC/MS应用中的分离难题。(一)保留和分离 Hypercarb的分离机理主要取决于分离目标物的极性和形状。这种特殊的机理使得用传统反相不能很好分离的分析物能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分离。运用Hypercarb分析极性物质,可以避免适用复杂的缓冲溶液和离子对试剂,而且可以相应提高有机相洗脱强度,使得系统对各种监测器,如质谱,有很好的兼容性。在Hypercarb柱上的保留是两种机理作用的结果: (1)吸附:分析物与Hypercarb相互作用的强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子与石墨表面的接触面积,当然还包括接触面的官能团类型和位置。平面结构分子接近Hypercarb表面时,在Hypercarb表面,作为平面结构的化合物可以与其结合的更紧密,从而增大交互作用和化合物的保留性;非平面结构分子接近Hypercarb表面时,在Hypercarb表面,不是平面结构的化合物不能与其结合的紧密,交互作用小,分析物的保留性差; (2)极性物质在石墨极化表面的电荷诱导作用:电荷的诱导作用使极性物质有很强的保留。(当正电子接近石墨表面时,石墨表面向上凸起,其表面极化的电子吸引正电荷;当负电子接近石墨表面时,石墨表面向下凹陷,其表面极化的电子排斥负电荷。)当极性物质接近石墨表面时,诱导偶极作用产生,使得分析物和石墨表面相互吸引。这些电荷不会被分子离子化的电荷干扰,如酸性条件下产生的离子电荷。 由于Hypercarb强烈的交互作用,在建立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适用更短一点的柱子,100nm或更短用于分析已足够。(二) 极性分析物质保留的增强 在传统的反相液相色谱分析中,目标物的保留直接决定于自身的疏水性:疏水性越强,保留越强。相反,如果极性增强,目标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占了主导,保留就越弱。在绝大多数的反相分析中,这一点都毋庸置疑。而Hypercarb是个例外,随着极性的增强保留也增强,并已经得到证实。这种现象涉及到“石墨上极性保留效果(PERG)问题”。这一特性使Hypercarb色谱柱特别适合于极性较强化合物(logp-4)的分离,而这些极性物质一般在硅胶键合机质上是很难保留的。极性非常强的物质在Hypercarb色谱柱上,不需要离子对试剂或者复杂的流动相条件,就能很好保留。另外,在Hypercarb柱上,极性越强保留越强,与传统的PS-DVB填料则恰好相反。(三) 更广的pH范围(pH 0~14) Hypercarb柱的另一大优点是任何化学或物理变化出现时超常的稳定性。由于这一特性,在任何pH条件下,它都能保持稳定,能够在经典的硅胶键合柱不能适用的pH条件下运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Hypercarb柱可以适用于多种缓冲盐流动相。(四) 相近结构分析物的理想选择 由于固定相表面和分析物形状的影响,Hypercarb柱可以区分结构接近的化合物,如异构体、同系物。分析甲基和亚甲基基团,采用C18柱很难区分,而采用Hypercarb柱可以很好的分离。抗生素Axetil异构体的色谱分离,由于其结构相似,主要是取决于它们空间结构与石墨表面的一致性。Hypercarb柱不仅在分离上比以前的硅胶柱有了巨大的提高,还在洗脱顺序上有所改变。(五) 高温分析的理想选择 Hypercarb柱适用于超高温液相色谱领域。超高温(可达到200℃)液相色谱(UHT-LC),可以缩短保留时间,具体优点如下:1. 速度更快:高温条件下,容量因子减小,流动相粘度降低,因此可以利用高流速以达到快速分离,而且不会影响分离效果;2. 高峰容量:高温条件下,峰形更尖锐,峰容量更高;3. 高灵敏度:尖锐的色谱峰可以改善信噪比。此外,如果U

  •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离子色谱体系的构建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离子色谱体系的构建

    [font=none][size=16px][color=#004be0]第16届原创大赛继续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将被推荐到“ 科研仪器案例库 ”,被案例库收录后,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征集活动结束后,被评为优秀案例的,将由中国科协授予“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注:往届获奖作品若有投递案例库的意向,可咨询主办方)[/color][/size][/font][align=center][b]【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体系的构建[/b][/align][align=center][img=,690,4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551409577_9933_3237657_3.png!w690x488.jpg[/img][img=,690,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552488038_9808_3237657_3.png!w690x348.jpg[/img][b][size=18px]原文链接:[/size][/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281179[/url][/align]

  • 【原创大赛】多孔石墨化碳湿法装填方法

    在色谱研究的过程中,一定有遇到过市面上无法找到适用的色谱柱,符合要求的色谱柱需要定做,但是定做色谱柱费用大,对于可能只需要测定几次的样品来说十分不划算,因此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填料进行自己手动安装的情况。这里,我来介绍一下我本人在自装填保护柱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介绍一下装填背景,我需要装的填料是多孔石墨化碳,使用的柱子是AG-15的保护柱,目的是在线去除样品中的一些磺酸盐。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装填步骤。首先,我们先将报废的AG-15保护柱的一端用扳子旋开,小心的保存它的垫片和一些组件。之后,将保护柱的另一端和高压色谱泵相连,流动相为水,将流速缓缓的提高,把保护柱的填料压出,保持流速一段时间后关闭。接着,进行对填料的预处理。因为我们需要对萘磺酸盐进行保留,因此查阅文献,需要最后使用高浓度的碱水溶液处理就可以。我们处理过程为:10%盐酸浸泡30min,超纯水浸泡10min,1mol/L氢氧化钠浸泡30min。每次浸泡后都有填料漂浮在溶液上,将他们倒出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然后,我们来进行填料的湿法装填。首先需要找到一截比较粗的干净管路,我们使用的是用超纯水冲洗过的废液管,中间需要用各种大转小接头连接,之后先将填料吸入管中,将这根含有填料的管子装在挤出填料的保护柱前,将他们连接上高压泵。开启高压泵,记住将流速缓慢的提升,可以设置一个程序,将流速从0开始缓慢的提升至正常使用流速的3倍左右。保持装填柱在高流速下冲洗一个小时以上,保证填料挤压紧实。最后,将这根柱子的两端压上垫片,用扳手旋紧,之后就可以使用了。注意:1. 查阅文献,寻找目标填料的性质,是否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预处理;2. 保护柱的组件一定要保存好,我在装填时就因为把垫片弄掉找了半天;3. 最重要的一点,在这里用仪器的分析泵,虽然最好用专门装柱的专用泵。分析泵能维持较高的流速,在较高流速下,才能有一定的压力,压紧填料。虽然这种装填简单,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资料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仪器

  • 石墨消解器一、产品介绍石墨消解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孔式消解装置,使用石墨块作为导热介质。它以环绕式的加热方式对样品进行加热、培养、烘干处理,有效地增加了热能利用率,同时它以控温精度更高、孔间的差异性小、消解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势,占领着常规消解设备的前端。二、应用案例? 称取25ml水样,放入50ml的聚四氟管中,摇匀。(管子可有多重材料的选择-四氟+PFA+PP等样式也可有多种选择)? 将样品管放入石墨消解仪中进行消解。? 消解完成后,将定容好样品上机检测。(加样:HNO?2ml;加热:温度140℃,加热时间20min,保持时间2h;冷却:5min;定容:25ml。)三、石墨消解器参数型 号ZH控温范围室温-260℃控温精度±0.1℃,温度差3-5℃加热材质优质石墨+特氟龙防腐涂层样品孔数16、24、36、48、54、63、100(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定制)控显方式PID控温数显电 源220v/50Hz优点1、孔间温差±1-1.5℃,板面低温度和高温度<3-5℃2、保证了消解、赶酸的均一性配套器皿消解管(31*100mm)、55ml微波(29*160-170mm),其他品牌微波,消解罐内杯,烧杯、坩埚等四、我司石墨消解器的优点优点1:耐高温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稳定性好;优点2:消解样品速度快,可批量处理样品;优点3:全封闭设计,很大程度防止热量散失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避免酸雾入侵,对设备元件造成损害;优点4:清洁耐腐蚀:采用特别的喷涂工艺,涂层均匀、牢固、长期使用也不会脱落;优点5:采用先进的一体环绕加热方式,样品各部位受热均匀,消解快速;优点6:操作方便,环保节能,节省经济成本;优点7:PID温控系统,性能优良,控温精度高,可达±1℃。优点8:可调节加热速率,实现程序升温并控制加热保持时间,升温速率稳定;应用领域环境监测:污水、饮用水、淤泥、矿泥、排污、土壤等食品农产品检验:奶粉、鱼类、蔬菜、植物、化肥、副食品等消费品质量控制:化妆品、工业制品等科学研究:实验分析、项目开发等消解应用标准 环境样品EPA方法:3010a、3010b、3050b、3060等(土壤、沉积物、淤泥、废气物) 土壤处理GB方法:GB/T17138-1997、GB/T22105.1-2008、GB/T22105.2-2008等 水处理EPA方法:200.2、200.7、200.8、200.9、245.1等 汞分析EPA方法:7470a、7471、245.1等 食品处理GB方法:GB/T5009.11-2003等 涂料涂层处理GB方法:GB/T22788-2006等
    留言咨询
  • 产品说明:石墨消解仪(也叫赶酸器,尿碘消解仪)适用于食品、医药、农业、林业、环保、疾控、化工、生化等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对土壤、饲料、植株、种子、矿石、生物组织等样品消解处理。大屏幕LCD智能程序控温,采用远红外辐射石墨传导的加热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平台,环绕式加热,具有升温快速、温度均匀,程序控制、消解完全、高效方便等优点,温度、时间等参数可以自由设定是在常压下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等静压高纯石墨,耐酸碱、耐高温,操作简单,样品处理批量大。也可以与微波消解仪配套,进行微波消解的预处理或消解后赶酸,是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AES等分析仪器的理想配套产品。 主要特征:1、节能高效:采用独特的加热保温方式,比同类产品节能30%以上。可同时消化6-60个样品(可选)的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控温精准:采用PID 控温技术,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度±0.1℃,单孔温度波动度±2.0℃。3、具备自整定功能的智能调节,控温精确且使用安全度高。4、防腐设计:石墨表层经过特氟龙处理,耐强酸强碱,避免实验过程对机器表层的腐蚀,连接部件采用防腐材料,机箱作防腐喷塑处理,可抵抗恶劣的腐蚀环境。5、加热均匀:加热体选用导热性能优越的等静压高纯超细石墨,各个消解孔间的温度均匀性好,孔间温差小。6、采用双层式内胆悬空结构设计,极大的保证机器的散热,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机箱受热。7、整机具有过压、过流、过热等多重保护,及超温报警功能。8、可选配废气中和系统,通过冷凝、中和、干燥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气体9、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诸多人性化、自动化、安全性设计,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和快捷是高温消解的理想选择。技术参数:型号CYSM-24孔数24孔径32孔深60控温范围°C室温-210控温精度°C±0.1超温报警有电源220V/50HZ重量KG15外形尺寸cm50*41*13孔数、孔径、孔深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留言咨询
  • 石墨赶酸器一、产品介绍石墨消解器,是具代表性的孔式消解装置,使用石墨块作为导热介质。它以环绕式的加热方式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有效地增加了热能利用率,同时它以控温精度更高、孔间的差异性小、消解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占领着常规消解设备的前端。石墨消解器应用新型消解技术,具有升温快速、程序控制、消解完全、温度均衡等优点,适用于食品、药品、质检、环保、疾控、化工、高校等行业样品前处理,同时可用于微波消解的预处理和赶酸处理,是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等分析仪器的理想配套产品。我厂加工生产消解仪已有20余年经验,拥有成熟精湛的加工工艺,专业的研发团队。二、尺寸参数型 号ZH控温范围室温-260℃控温精度±0.1℃加热材质优质石墨+特氟龙防腐涂层样品孔数16、24、36、48、54、63、100(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定制)控显方式PID控温数显电 源220v/50HZ三、我司石墨消解器的优点 优点1:耐高温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稳定性好;优点2:消解样品速度快,可批量处理样品;优点3:全封闭设计,极大程度防止热量散失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避免酸雾入侵,对设备元件造成损害;优点4:清洁耐腐蚀:采用独特的喷涂工艺,涂层均匀、牢固、长期使用也不会脱落;优点5:采用先进的一体环绕加热方式,样品各部位受热均匀,消解快速;优点6:操作方便,环保节能,节省经济成本;优点7:PID温控系统,性能优良,控温精度高,可达±1℃。优点8:可调节加热速率,实现程序升温并控制加热保持时间,升温速率稳定;我们倡导安全、健康地做实验!
    留言咨询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耗材

  • 多孔氮化硅石墨烯支持膜
    基于PELCO® 多孔氮化硅上的石墨烯支持膜这种石墨烯产品是由多孔氮化硅支撑,在0.5x0.5mm的窗口上铺了一层Si3N4,网格的孔径为2.5um,孔间距为4.5um。石墨烯的使用率为75%,可提供单层、2层、3-5层和6-8层石墨烯。适合UHR成像,或者作为一种实验平台。Example of nanopatterning of an atomically thin matter-wave beam splitter from a single-layer Graphene on Holey Silicon Nitride product. Ref: C. Brand, et. al.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10, Oct. 201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1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 pkg/52171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1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2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2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4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4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4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7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7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7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 多孔氮化硅石墨烯支持膜
    基于PELCO® 多孔氮化硅上的石墨烯支持膜这种石墨烯产品是由多孔氮化硅支撑,在0.5x0.5mm的窗口上铺了一层Si3N4,网格的孔径为2.5um,孔间距为4.5um。石墨烯的使用率为75%,可提供单层、2层、3-5层和6-8层石墨烯。适合UHR成像,或者作为一种实验平台。Example of nanopatterning of an atomically thin matter-wave beam splitter from a single-layer Graphene on Holey Silicon Nitride product. Ref: C. Brand, et. al.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10, Oct. 201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1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 pkg/52171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1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单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2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2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2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4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4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4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3-5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货号产品描述包装2177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521772-10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1021772-25基于多孔氮化硅的6-8层石墨烯支持膜,孔径2.5um,窗口0.5x0.5mmpkg/25
  • 实验室智能石墨消解仪 多孔批量处理加热均匀
    D4智能石墨消解仪采用高纯石墨材料作为加热体,包裹式加热,效率更高,温度均匀性更好。多孔设计,轻松实现样品的批量处理,是您样品消解的好伴侣。产品特点1、无线蓝牙技术,控制更智能使用mini平板(PAD)蓝牙控制技术,真彩触摸屏,仪器内部无需任何接插件和开关,便可轻松的实温度控制,让您的工作充满时尚、自由和畅快。2、均衡、包裹式加热,消解效率更高高纯石墨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为所有样品提供均匀的热量,消除了加热盲点。立体包裹式加热,热量损失更少,效率更高,弥补了电热板加热的不足。3、多孔设计,处理量倍数于微波消解批量处理,整体时间大大缩短;标配39孔,一次可处理3900ml液体样品;可定制49孔、64孔或81孔,处理量倍数于微波消解仪;常压式消解仪更安全更快捷。4、高品质工艺,维护操作简单石墨体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易清洁、耐腐蚀;聚四氟乙烯台面,整机外围无金属部件,可在强酸强碱等恶劣环境中放心使用。5、安卓系统,时尚,功能强大采用先进的专家PID温控系统,独特的可视化监控,用户可通PDA界面清楚的看到整个消解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消解时间、保持时间、当前温度等,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自行编辑并保存消解方法。6、真实的样品温度可选配外置温度探针,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温度,使样品消解更加到位。7、完善配件,更贴心可选配聚四氟乙烯消解管、回流盖、双层支架、单层支架、单层钢架、聚丙烯消解管、长短玻璃消解管等等,使用更贴心。

多孔石墨烯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