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一个值得分享的绿色企业论坛资料

RoHS/WEEE指令

  • 浏览网路间,无意发现一个很不错的座谈资料拿来共享,希望有所启示!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1楼2007/11/29

    ◎台北場
    日期:2007/06/13  地點:鼎新電腦總公司  時間:10:00 ~ 12:00
    主持人:台北科大 陳銘崑教授
    與談人:敦吉科技/劉定國 副總經理 SGS台灣檢驗科技/姚賜福 協理 台灣IBM/周良芳 經理  
        融易網路/毛穎崙 總經理  鼎新電腦/古豐永 總裁
    內容:
    * 開場 (鼎新電腦古總裁致詞)
    * 主題一:綠色供應鏈的衝擊
    * 主題二:綠色對製程的衝擊
    * 主題三:不同角色面對綠色製造衝擊的因應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2楼2007/11/29

    【開場】  |TOP|
    司儀:
      各位嘉賓您好,竭誠歡迎您蒞臨。2007鼎新典範年會第二天的盛會承繼第一天卓越企業與集團運籌的主題,今天將跟各位嘉賓針對綠色企業議題進行論壇,與下午的企業智慧專家分享講座。綠色製造是目前全世界供應鏈最火熱的話題。從大家耳熟能詳的WEEE到RoHS;採購到生產線的規畫都面臨了嚴峻的挑戰。在今天的論壇中我們將從產學研三方的角度,與您共探台灣企業在全球綠色供應鏈浪潮中,將要面臨那些機會與挑戰;永續經營的關鍵又在那裡,今天的論壇將告訴您答案。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先請鼎新的大家長古豐永總裁為我們說幾句話,歡迎古總裁。

    鼎新電腦 / 古豐永總裁:

    【重點摘要】:近十年來,我們不管在報章雜誌電視都可以看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保護地球這樣的訴求。而對一個企業在面對這樣大環境變革的要求下,要怎麼樣來面對?或是不去面對會產生怎麼樣的衝擊。今天的論壇,特別邀請IBM從一個global採購的角度代表要求方;鼎新的客戶敦吉科技以製造端被要求方;SGS台灣檢驗科技從一個檢驗機構的角度;融易科技與鼎新電腦從IT提供者角度,共同來思維提供怎麼樣因應這樣綠色要求的一些經驗以及解答。

      論壇主持人陳教授、敦吉科技劉副總、IBM周經理、SGS台灣檢驗科技姚協理以及融易毛總,以及在座各位貴賓大家好。我是鼎新電腦總裁古豐永,我在這邊謹代表鼎新全體同仁歡迎各位今天蒞臨2007鼎新典範年會綠色企業論壇。我想在這近十年來,我們不管在報章雜誌電視都可以看到一種訴求,就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保護地球這樣的訴求。我想今後的十年這樣一個話題的發酵,各國政府以及相關組織都會針對這樣的話題,去思考如何來保護地球,讓我們地球的環境生態平衡能夠改善。我想面對這樣的狀況,多年來大家都知道,像早期的WEEE;像近期RoHS的要求;甚至前幾年對二氧化碳京都議定書的簽訂,都是大家因應怎麼保護地球的措施。而對一個企業在面對這樣一個大環境的要求下,我們要怎麼樣來面對或是說不去面對會產生怎麼樣的衝擊。

      我舉一個例子,我記得二年前還是去年看一篇報導,在談Benz車為什麼這2年被Recall的比率那麼高。Benz車因為我想大家對Benz車的印象是耐用品質好,怎麼這二年被Recall那麼高?有一次我就在網路上找到一個我稱它為叫笑話:他說Benz車品質這幾年會比較糟,是因為歐盟要求汽車的零組件必需有某個百分比必需要能夠被回收再用。我在想因為要回收再用不能弄的太堅固嗎?太堅固回收就無法再用了。不過縱使我們可以把它當個笑話來看,可是當面臨這樣一個對環保要求的時候對企業的衝擊,你若忽視它的話,實際上有可能未來你的商譽會有所影響。當然今年我也看到另外一個TOYOTA今年Recall非常大,所以它的這個CEO在日本向消費大眾道歉。那它品質會突然不好,這也是不是因為因應這個環保我不知道,我只是用這兩個汽車業的例子來跟各位分享。面對環保,面對資源回收的問題,我想這是在製造業必須面對的。所以我們今天,就特別邀請IBM周經理來代表一個要求方,就從一個global採購的角度,從IBM的角度怎麼要求他的供應商來符合這樣的環保要求。我們也要求了我們的客戶敦吉科技扮演一個被要求方,他怎麼樣來因應這樣的綠色要求;我們也要求SGS台灣檢驗科技從一個檢驗機構,怎麼協助要求方跟被要求方來面對這樣一個一個大環境變革的要求。我們也要求融易科技的毛總來談,當企業在面臨這樣一個被要求的時候,面臨必需去達到這樣一個環保製造要求的時候,有沒有一些solution能夠協助企業來做,到底他只有一個作法,還是有個分階段的作法?所以我今天在這邊就是要謝謝這些與談人,以他們所在的領域來提供各位很好的一些經驗以及解答。今天也謝謝各位能夠參加這個綠色企業論壇,在這邊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司儀:
      接下來讓我們正式進入鼎新典範的綠色企業論壇。現在我們就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論壇主持人及學界代表台北科大陳銘崑教授、產業代表台灣IBM? Procurement Program周良芳經理、敦吉科技集團劉定國副總經理研究界代表台灣檢驗科技姚賜福協理、融易網路毛穎崙總經理、鼎新電腦古豐永總裁,我們歡迎以上五位論壇代表。相信產學研不同領域角度的詮釋將能帶給大家最豐富的收獲。現在,我們就請陳教授為我們開始。  |TOP|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3楼2007/11/29

    主題一、綠色供應鏈的衝擊  |TOP|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重點摘要】:綠色Green supply chain,在座可能也都深深感到壓力。無論你是大廠或是中廠或是小廠、或是上中下游,都有不一樣的苦,其實最苦的可能是品牌大廠。等一下的議題原則上會順著三個大的層面來go,一個就是去談大環境green的趨勢裡到底衝擊性是多大?第二個大點,可能去談在企業Green supply chain這個life cycle當中,大概不外乎從研發採購製造到內部性的文件裡面,這個衝擊會有多強?第三點我可能會從與談當中的一些問題再做衍伸。

      鼎新在台灣,是資訊界的龍頭,今天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來舉辦這個論壇,我覺得非常的恰當。
      剛剛聽古總裁的介紹,我覺得今天與談貴賓的成份非常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要求方、被要求方、檢驗單位跟資訊業的服務提供者。我相信應該能在這個論壇蹦出一些火花。
      我想綠色Green supply chain,在座可能也都深深感到壓力。無論你是大廠或是中廠或是小廠、或是上中下游,都有不一樣的苦啊。其實最苦的可能是品牌大廠,因為開玩笑說如果是小廠做不到的話,那就算了,因為真的做不到,但面對事情實際上可能沒辦法這樣子喔。其實在政府這個技術處或是示範性專案裡面也都做得蠻多的,我相信等一下業界這邊會有蠻多的聲音可以提供。等一下的議題我們可能原則上會順著三個大的層面來go,一個層面就是去談一下大環境green的趨勢裡,到底衝擊性是多大?我想在座這邊與談專家應該可以提供蠻多非常寶貴的實際案例給各位領受一下,這種衝擊力是多強。第二個大點,可能去談一下在企業Green supply chain這個life cycle當中,大概不外乎從研發採購製造到內部性的文件裡面,這個衝擊會有多強。第三點我可能會從這個與談當中的一些問題,再做衍伸好不好。
      首先,我們就來談談Green Supply Chain這個衝擊會有多大。一般來講這個壓力源大部份都來自於國際品牌大廠,所以到底這種國際品牌大廠的requirement大概是什麼?剛好我旁邊就是IBM周經理,所以是不是可以請周經理來談一下,到底國際大廠的應對要求有那些?

    IBM / 周良芳經理:

    【重點摘要】:環保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因為這是一個法規、法律。那不是說你要去做還是不要去做,這不是問題,而是環保是一個法律的事情。然而,現今歐盟也好,中國大陸也好,韓國、美國,將來每一個國家看起來也都會弄出自己的一套法規來面對這個環保的事情,因此,面對環保這種事情,比較重要的是資料管理,就是資料要完整、要全,比如說檢驗報告等等。

      你們好我是周良芳,我是代表IBM的採購在台灣,我們是全球採購,不是在台灣而已,這是有包含全球、大陸、東南亞等等這幾個地方。

      我覺得環保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因為這是一個法規、法律。那不是說你要去做還是不要去做,這不是問題,而是環保是一個法律的事情。在IBM這邊,我們對這種法律的事情是很重視的,而且這是跟環保有關。那就是說我們會要求我們的供應商,因為要符合客戶的要求。關於環保的事情,比如說歐盟也好,現在中國大陸也好,都有搞一套,將來韓國也會有一套,美國紐約也是有了,加州也有了,將來每一個國家看起來也是會弄出自己的一套法規來面對這個環保的事情。因此,面對環保這種事情,比較重要的是資料管理,就是資料要完整、要全,比如說檢驗報告等等。關於檢驗報告方面,我們知道在歐盟的要求是很單純的self declaration,自己宣佈,不管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將來如果發覺了有問題,誰來負責呢?那一定是IBM。IBM給人家罰,那是會害到名譽的,將來我們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所以我們就不希望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會要求我們的供應商,如果將來IBM給人家罰了,供應商一定也要加進來給人家罰,不是IBM去擋,全部去做一個英雄,不是這樣子的。在歐盟的法規中就很明顯有講,due diligence,你到底有沒有做到?你如果可以証明你有這樣去做到,比如說像IBM,我們很多資料要求客戶去做檢驗,檢驗報告要提供給我們,如果這個有毒有害的物質超標的話,是怎麼樣超標呢?有沒有去調查在那裡超標,又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有做到,我們向歐盟這邊政府解釋的話,他們有可能會聽,有可能會覺得這是正確的。可是在歐盟23個國家中,每個國家走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在英國比較放鬆,他們就是用理由來講,你跟他說明的話他會聽,可是有的國家根本不聽,他說這個超標了,那就按照法律去走,這個就不能進我的國家賣。所以我覺得這個環保的事情還是要做好的,那要做的好,就要管理資料,怎麼樣去管理?我們有幾個專家在這裡,我們的方式可能是一樣的,但用的公式有可能是不一樣,可是他的solution是類似的。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4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好謝謝我們周經理從這個要求方這邊來談。那不曉得敦吉科技劉副總這邊你們的感受方是怎麼樣?

    敦吉科技 / 劉定國副總:

    【重點摘要】:作為綠色供應鏈的任何一環,我想都無可避免,一定要follow這個國際大廠的要求。然而,如果被罰,身為供應鏈任何一環都是綁在一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這種問題。

      各位企業界的朋友大家好。剛剛我們主持人也說了,作為供應商的一環,誠如同周經理講的,由國際品牌大廠帶頭要求做這個綠色產品,那作為綠色供應鏈的任何一環,我想都無可避免,一定要follow這個國際大廠的要求。剛剛周經理也講這是一個法規。事實上,我們現在跟客戶採購合約裡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這個相關的規定,比如說RoHS。那如果說我們不符合這個規定的時候,好比說IBM被罰的話這個合約裡面也一樣我們也會被綁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同樣是被claim的,因此,我想整個供應商如果是作為供應鏈一環的話,大家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這種問題。事實上我們公司過去幾年來對這些事情也著墨比較多,我也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情況。我們公司主要的事業有三塊,一塊就是做貿易跟代理,我們主要是代理日本的產品,作為一個貿易商或代理商,我們對所銷售的產品有相關的責任。另外一個事業部,是製造,我們在大陸有二個廠區,一個廈門廠區,一個是吳江廠區,這兩個廠區主要的生產是一些相關的components,components的銷售,這個同樣也是自我要做一些相關的RoHS要求。另外一個事業部,是做一些電磁電容的檢測,還有安規的申請,在電磁電容部份,因為有些電磁波相關對人體的傷害,這些我們公司也有一個部門做這樣的研究。我先這樣說明。謝謝。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5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那不曉得檢驗單位這邊你們看到這衝擊是那一些。

    SGS台灣檢驗科技 / 姚賜福協理:

    【重點摘要】:綠色法規,沒有錯是品牌廠商要去面對的。檢測報告並不是目的,是証明手段,是驗証、確認、証明自己的產品是符合RoHS和你的客戶的要求。如果檢測報告確定沒有問題,就趕快生產,如果有問題,就趕快回頭去找上游的那一端,去找替代材料,更改製程等等,這是幫你解決問題的一個solution,他的目的是在這裡。

      SGS很榮幸在六年前開始提供這樣的服務,SGS是一個服務公司,也就是在要求端跟被要求端之間提供一個服務。那我想,法規沒有錯,是品牌廠商要去面對的。因為上面貼著他的品牌,他不得不面對。歐盟有一位Producer,品牌廠商或者一個進口商、經銷商。但是各位在座可能是中小企業,也可能覺得沒有關係啊。但是這個部份,我想之所以會講供應鏈環環相扣嘛,那你可以不理你的這個買方。那你就慢慢從你的市場上就消失不見。所以SGS能提供的是一個third party服務的角色,提供法規層面以及品牌廠商因應法規層面所提出的要求,讓各位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同時也能夠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給各位。服務測試報告並不是目的,而是驗証、確認、証明你自己的產品是符合RoHS,以及你的客戶的要求,這是一個証明的手段,報告不重要。有人問我說你有了SGS報告之後是不是就很容易通過歐盟的海關,我說NO。歐盟的海關就跟我們的台灣任何一個政府的單位一樣,他有絕對的執法權利。你附再多張的SGS報告也沒用。他抽你,他就抽你的樣品去檢驗。檢驗報告只是自己確認我的產品到底這些這個法令與客戶所要求危害物質到底含量多少,有沒有在要求以內。確定沒有問題,我趕快生產。有問題我趕快回頭去找我的更上游的那一端,去找替代材料,更改製程等等的問題。這是幫你解決問題的一個solution,一個方案,他的目的是在這裡。然而有人誤會說SGS是好像是一個執法機關,對不起SGS是一個服務機構。他不只提供某一家、某一個法令的要求,他提供給每個廠商各式各樣的要求。因為RoHS,像這麼多的廠商包括SONY、包括IBM、包括DELL、包括HP等等,他們要求的都是五花八門。有人要求二項、有人要求六項就好了、要求二十三項、有的十七項的各自不同。所以我做這麼久下來我了解各位的辛苦。所以我想SGS能提供就是一個資訊的提供,快速服務,最便宜的價錢。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們SGS有一個web service的服務,在SGS企業平台上面。這邊不好意思我給各位佔用多一點時間跟各位報告,所有各位測試的報告所有權不屬於SGS。各位你自己的測試報告所有權是屬於你自己的,換句話說你的供應商的測試報告,對不起不屬於你的。它是屬於你的供應商的,你無權要求SGS提供你供應商的報告給你。NO。包括IBM, NO。SONY也是,NO。OK?但是SGS有另外一個責任,就是提供一個確認查核的一個SGS報告的正確真偽與否的責任。那我們在我們的平台上面有提供一個免費的SGS報告。這是真偽的查詢功能。歡迎各位多多利用,這個部份是免費的。所以我剛剛說過SGS了解各位的辛苦跟難處,我們能做的盡量做。你只要交測試費用就好了,謝謝各位。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6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協理我再請教你一個問題。因為畢竟檢驗是一個橫向單位,大概都會比較接觸到各個廠商。你可不可以稍微談一下說,在綠色跟沒綠色以前,譬如說廠商增加在這種檢驗的費用或是effort大概預估一下會有多大?

    SGS台灣檢驗科技 / 姚賜福協理:

    【重點摘要】:以SONY為例,前期千個不合格率大概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到了後期一直到現在大概不到百分之五,此時他的測試需求顯然就會降低。然而,檢測期間常常發生重覆檢測情形,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原物料端做起,所有直接、間接原物料都沒問題,產品自然就沒問題,不要等到成品半成品再來做,那就很難過了。

      好,非常謝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多講幾句話。我想各位也是關心這個問題。在六年前SONY第一次找我們,事實上是我們去找他,因為他就是在這邊栽跟斗,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驗,我把他分前期跟後期好了,前期來講千個不合格率大概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到了後期一直到現在大概不到百分之五,這個時候他的測試需求顯然就會降低。因為從一開始這樣測試頻率很高的目的,就像我剛才所說的,自己要先了解自己的產品怎樣了。評估完了後,產品裡面有五個材料有問題,就朝供應商去叫他給我替代材料換,替代料再測一次,他說可以,我不放心再測一次,測過沒問題了,產品沒問題我就交給我的客戶。但往往有種現象,就是我的客戶又不放心再拿來測一次,很多都重覆測試,所以我從以前開始到現在都跟客戶這樣講,你要做這樣測試,可以,你最好的方式是從原物料端做起。你所有的直接間接的原物料都沒問題,你都測試沒問題,你的產品自然就沒問題。但是你買的原物料為什麼要你測試?你測試是一百塊,如果你要求你的供應商去做了的時候,他一樣要付一百塊。但是呢這個產品賣給十個客人平均到你這邊成本也不過是十塊錢而已。所以利用這種方式而且從原物料端管控,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工去做。不要等到成品半成品來再來做,那就很難過了。台灣話有一句就是上司管下司,下司管畚箕,這不是壞話,而是正統一個根本的做法,基本功。所以做這四五年下來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所以差不多的時候,就像IBM周經理講的,這時候你要做一個資訊的管理。這些供應商五個裡,這家最厲害,你可以一年二年不要管,他乖乖都不會出問題的,這家最糟糕,你多花點心在他身上吧,三天兩頭就去他工廠看一看,看看報告有沒有問題,再將SR譜掃一掃,那些手段你能做你就做吧。也就是說整個供應鏈怎麼看,都是齊頭式的平等,對不起你的客戶也不會對你齊頭式的平等。對不對?你表現差、品德差、或者價格差。他不會找你。他還有其他的source一樣的現實的問題。這個存活的關鍵如果你繼續不理他,你的客戶也不會理他生意也不會理你。所以剛才講過整個趨勢高峰都開始檢測,很多去study、取到這個材料愈做愈多。雖然現在沒問題了,那個鉛鎘含量越來越少了、比率愈少了;雖然測試需要一年甚至有二年,或者說你自己繳交保証書也可以,或者你自己有SR譜測試也可以,我都接受。因為你的買方隨時會給你抽測。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7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姚協理所談的是在剛開始的衝擊面,我的問題是說,假如以後回歸到正常情況下,其實還是有些固定的effort,那這個量其實還是蠻大的。就是說,你的產品其實很多都會有過去沒有GREEN跟現在有GREEN間還是有一段effort,這個effort量以你的經驗大概會多大?因為這是一個綠色的衝擊,前面是還沒打戰在整頓隊形,等到隊形整完了還是有effort量,所以我的point就是說如果依你們檢驗單位去評估,大概如果在前面沒GREEN的跟有GREEN的,回到一個Normal的情況,這中間其實有一個落差。這個落差就是我剛剛講的這個effort。

    SGS台灣檢驗科技 / 姚賜福協理:

    【重點摘要】:這個effort的落差可分二部份,一個是成本的增加,我的了解是增加5%到10%左右。一個是測試上的需求,我稱現在的階段是成熟飽和期,測試量基本上不會增加了。

    我想陳老師的意思我大概了解,就是說比較之前沒實施GREEN這一套,現在因應GREEN這一套會有多少的落差。那落差有分二個部份,一個是業界各位的成本會增加多少?我想我了解的是增加5%到10%左右,我的了解是這樣。另外一端是測試上面的需求,測試上的需要我稱現在的階段是成熟飽和期,測試量基本上不會增加了。因為現在各位所從事的電子行業的產品生命週期都蠻短的。沒有錯,老師講的沒有錯,今天測試完了不會說明天就不測試,因為明天有新的替代材料新的產品出來,還是會持續測試,所以他會維持一個穩定的水準在那邊。有人問測試這個市場大概有多少呢?有人講十億一年,有人講五億一年,這詳細數字呢也沒人知道。大家只是這樣推估。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8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謝謝SGS姚協理。接著我想毛總這邊因為實際有去做implement執行階段。我想就請毛總談一談過去在業界執行或輔導implement這個系統時,這種衝擊面你看看到底是那些?

    融易網路 / 毛穎崙總經理:

    【重點摘要】:講到衝擊我想從IT的角度來給大家一個觀念,就是量的問題。因為歐盟提的要求就是要做到homogeneous,所謂均勻材質。要證明每一個材料折解成均勻材質後,還是符合規範的,雖然規範看起來不會很困難,但要到每一個原材都符合的話那就蠻困難的。龐雜的測報與材料資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管理,那綠色衝擊是很大的,企業如果積極去面對,你的衝擊反而小,你若是消極去面對,來一個應付一個,那反而投入的成本更可怕。

      誠如姚協理講的,一般估計因應這個衝擊大概成本的增加是5%到10%,我所聽到的也多半是這樣子。那講到衝擊我想從IT的角度來給大家一個觀念,就是量的問題。為什麼衝擊是這樣子呢,因為歐盟提的要求就是要做到homogeneous,所謂均勻材質。為什麼這個會有那麼大的effort?就是說整個成品去檢測,那是沒有用的,我要證明每一個材料折解成均勻材質後,他還是符合這些規範的,所以他的規範其實看起來不會說很困難,但要到每一個原材都符合的話那蠻困難的。
      舉個例子來講,我一個做主機板的客戶,他在還沒有因應這個時候,他跟我說,你們這個系統可以handle的了嗎?我們有兩百萬顆料。我說我有沒有聽錯啊。whatever他又為了因應這件事情就去做一個整理,排除不用的或是重覆的,最後實際要去面對的仍然有25萬個料。各位,就法規上來講歐盟有各國的,現在廠商也為了證明是愛地球的,他的訴求變成他的一個競爭力,綠色競爭力,因此每個國際大廠規範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多法規多規範下,我們代工的方式又是多產品,一年有好多個model,每個model用的料也不一樣,然後這個料再對到多供應商,多供應商再把他拆解到原材質,你可以想像這樣的資訊如果你不是很好的去管理他,你把他乘一乘就知道,如果每一個都是來一個應付一個,那不得了啊。我們再來看看,各國規範比如說SONY可能要求二十幾項,還不是說RoHS的六項而已,那每一項材料拆到原材料之後,我們再送去檢驗,那如果說像剛剛協理講的,如果管理不好,每次就來一個要一個你就重覆了,這樣子的話,依我的理解,單一個材質檢測六項物質的報告,大概光報告費用就要四、五千塊錢,還不包括你去handle這些資料有效去把他整理,所以就會產生很大的資料量,這些大量資料沒有一個好的管理,他的衝擊就是很大。二十五萬顆料拆到均勻材質,然後每一個材質,今天A來跟我講說要求這個鎘濃度要一千ppm以下,明天B又來跟我講他要五百ppm以下,你要一一產生報告,所以從IT的角度來看他衝擊本身真的就不小。我們知道現在是微利時代,我們硬體如果說OEM、ODM也好,其實都很辛苦,我們靠的是量大,但是如果說你在這方面的成本因應沒有用一個有效的管理,舉例來講,測報,您的品牌商IBM他要求很嚴格,測報永遠都是有效的,因為他是你當時拿去檢測的時候,那個東西他証明那是OK的,當然你後面如果用假的那不算,那個測報是有效的,可是為了怕你在製程上經過那麼多年,你的製程可能中間有些改變因素,所以原廠其實會要求,比如說測報在一年之內有效,有些測報呢可能更critical ,maybe半年或怎樣?那照這個規範呢,你那個測報當時是花了成本去取得証明的,可是過了半年、一年,他又無效了。而這個測報呢,他可能是你好幾顆料所共用材質的一個測報,所以這交叉的關係如果沒有一個好的index,我知道這個測報是可以for那幾個料,這幾個料又可以for那幾個bone,也就是說那幾個產品,你沒有一個好的資訊管理的話,那就很可怕。所以積極去面對他,你的衝擊反而小。你若是消極去面對他,就來一個去應付一個,因為也不能不應付否則出不了貨嘛,或者會被罰,那反而你的成本更可怕,所以這是一個蠻很有趣的議題。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9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想再問毛總一個問題,你在這個業界輔導GREEN也蠻久的,不曉得台商在這一波GREEN中可能很多廠商去導一些類似的系統,有沒有一些譬如說大的失敗案例,或是造成的衝擊大概會是怎麼樣呢?

    融易網路 / 毛穎崙總經理:

    【重點摘要】:台灣是全球OEM、ODM大廠,其實很早就必須因應綠色的要求,所以綠色的衝擊台灣應該是全球屬一屬二了,但是法規其實很多都是後來的解讀,譬如所謂盡職調查,最初的解讀就是「轉嫁風險」,從國際品牌大廠如此一層一層轉嫁下去,直到某一層供應商可能是個微型企業或代工廠,如果這個案例損失是二十億日幣,他那有辦法承受,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測報?就是因為風險管控。談到綠色衝擊的最大effort,應在均勻材質的測報與資訊管理。

      其實這也是很無奈。台灣是OEM、ODM大廠,事實上綠色的衝擊我想台灣應該是全球屬一屬二了,因為產業業態的關係,我們其實很早就去因應了,但是法規其實很多都是後來的解讀。舉例來說要做到盡職調查,那什麼才叫做盡職調查?第一次的時候大家會解讀說,那我就轉嫁風險,寫那個「不使用證明書」就好了,其實到目前為止我的理解大部份還都是這樣。當然如果是國際大廠可能他覺得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實際的例子就是說,你是某國際大廠的三線供應商,那國際大廠他所承受的是整個產品可能不行被退貨,那這時候有沒有要求他的供應商寫不使用證明,有啊,但如此一層一層轉嫁下去,你可以理解說到某一層的供應商他可能是一個微型企業,或是代工廠,但這個案例損失是二十億日幣,那他有辦法承受嗎?所以就沒有辦法承受。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測報?就是因為風險管控。因為他要我保證我就寫給他了。那我也叫我的供應商統統給我保證,可是這樣真的能轉嫁嗎?不夠的喔。所以大家就開始思維,為了保障自已,就要求至少要公正單位來檢測,不是自己保證就好,到時候要罰錢時,他說那我close好了因為實在划不來。接著談到測報,就像SGS姚協理講的,大家都會因應,測報能少交就少交,能少做就少做;或者是我送的時候我送golden sample,所以這裡面就又再衍生說,如果這樣,那我要怎麼辦?我可能IQC,可能做SRF投資,或者說定期送到檢測中心做抽驗,為了因應就這樣一直一直做下去。談到說有沒有大的失敗?其實也不能說失敗,就像一開始投資千萬去做implement,可是那時候對均勻材資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因此database就漸漸漸做到管到量,因為那概念就是管到料,但是管到料的時候,你能夠說他真的盡職調查了嗎?也許可以,可是他有一個大的問題,譬如說一個料可能展成七個均勻材質好了,然後那些均勻材資,它個別是很多料的共用材質,那麼理論上材質才能去做測報,因為測報要測到均勻材質,所以如果你只管到料的話,你的成本就很可怕。再說只要講到這個料裡面一個材質改變,這個料的材質就整個要重測了,所以可能就失敗。或者是說過去就把檢測報告放在文管中心裡面一個PDF檔,那前面提到的例子,如果到期了那怎麼辦?25萬顆料,總共一百多個測報在文管中心,我有用電腦管理、我有用資訊管理,可是今天其中裡面可能有五萬個材料或是三百個材料到期,那我怎麼知道?這是不符合我客戶的要求,就是這樣,處處都是這樣的effort。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10楼2007/11/29

    陳銘崑教授(主持人):
      的確是蠻複雜。那我們鼎新這邊呢?

    鼎新電腦 / 古豐永總裁:

    【重點摘要】:面對綠色製造,你在整個供應鏈最底端最後被要求的,你是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還是說這反而是你企業的下一個轉機。

      他們都是專家,我只能舉例子來看可能產生的衝擊。因為剛談的過程來講,好像供應鏈那個最底層的廠商變成最倒楣,好像是說真的被罰了,最後只有關門一途,這太悲情了。
      去年我去拜訪一家客戶,他實際上是PCB材料的主要供應商,就是那個機板。我想大家都知道,基板上面的塗料以前是有毒的。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台灣PC機板產業在大概三、五年以前是不好的,這幾年大家生意又飛黃騰達。我們這個客戶不就是在經歷前數年那個最悲慘的狀況,當時他們可能想說這樣做下去實在不曉得怎麼辦,或許想說就不要做了,可是他們內部就再談一談,不要做是一個選項,但另一個方向,如果綠色是一種未來的機會,何不再研發重新投入。我想天公疼好人,他們真的就把那個的無毒的東西做出來,這兩三年就飛黃騰達。我記得去年拜訪他們的時候,他們大陸廠是去年才開始蓋,他的產能,我記得是年產還是月產我忘掉了,是可以over四十萬平方米那個基板出來。所以,我覺得是,面對綠色製造,你在整個供應鏈最底端最後被要求的,反而是一種你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還是說他反而是讓你企業的一個下一個轉機。我想拿我們這個客戶的例子。剛剛才講說最後一關最倒楣嘛,但是我覺得這個例子反而是把當成一種轉機,然後他起來了。

    台北科大 / 陳銘崑教授:

    【重點摘要】:綠色法規面是強制性的,沒辦法避免。衝擊loading是危機,但也是轉機,力用綠色衝擊,開創綠色行銷新優勢。

    謝謝幾位貴賓。大環境我想的確這樣子。我以前長期在技術處這邊當審查委員,以前的客戶是說,其實早期品牌大廠還會輔導,最後都不輔導了,就是你給我寫保證,但寫了也是怕怕的。綠色的難度的確是這樣。相同的客戶,但是對不同的產品就有不同的要求。其實相同的客戶,不同的時間相同產品也有不同要求。所以呢,如果用這種邏輯去乘的話,最後真的是很複雜,所以那個loading,因為這是法規面是強制性的,你也沒辦法避免。所以我想大環境的衝擊,我想應該是肯定的。不過我想剛剛古總裁的ending是很好的,這的確是危機,因為這是LOADING,但主辦單位也用了很好的名詞,就是力用,就是用力那個力喔,那就變成轉機。因為如果你能夠把你的這個GREEN階段裡面弄得很好,變成一個綠色行銷的優勢,那就不得了,你就能突顯而出。   |TOP|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