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尿素在牛奶生产过程中很难转化成三聚氰胺

乳制品检测

  • 目前网上又多了一种说法,说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添加的尿素反应生成的,而且转载颇为广泛,但是这种说法缺乏依据。下面是尿素合成三聚氰胺的过程和条件,而在牛奶的生产过程中,是无法满足这些反应条件的。请大家仔细思考。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国外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大多以技术开发公司命名,如德国巴斯夫(BASF Process)、奥地利林茨化学法(Chemical Linz Process)、鲁奇法(Lurgi Process)、美国联合信号化学公司化学法(Allied Signal Chemical)、日本新日产法(Nissan Process)、荷兰斯塔米卡邦法(既DSM法)等。这些生产工艺按合成压力不同,可基本划分为高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三种工艺。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日本新日产Nissan法和意大利Allied-Eurotechnica的高压法,荷兰DSM低压法和德国BASF的常压法。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多采用半干式常压法工艺,该方法是以尿素为原料0.1MPa以下,390℃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并使三聚氰胺在凝华器中结晶,粗品经溶解、过滤、结晶后制成成品。

    而在牛奶的生产过程中,UHT的温度和压力不可能达到上述的反应条件要求,所以,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不是尿素反应产生的。
    +关注 私聊
  • guichengkui

    第1楼2008/10/04

    多谢LZ的解释,我还一直真的以为是尿素反应成的呢。
    那就是说是认为添加进去的吗?
    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

0
    +关注 私聊
  • renzhe1029

    第2楼2008/10/29

    Lz的解释很好懂,多谢

0
    +关注 私聊
  • 阳线

    第3楼2008/10/29

    需要有这样客观、明确的解释,现在很多报道都是信口开河,没有一丁点科学成分。

0
    +关注 私聊
  • 汾阳王

    第4楼2008/10/29

    媒体报道往往追求的是效应而不是事实,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hzsunmoon 发表:需要有这样客观、明确的解释,现在很多报道都是信口开河,没有一丁点科学成分。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5楼2008/10/29

    恩,有道理,好好学一下了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