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太白金星
    2009/05/10
  • 私聊

噪声/辐射等检测

  • 一、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6、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可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
    其中,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是目前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主要职责,具体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咨询性监测,为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等提供服务性监测,例如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生产性研究监测等。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纠纷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厂区监测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污染源及总排放口的监测,各单位自设的监测站主要从事这部分工作。
    区域监测指全国或某地区环保部门对水体、大气、海域、流域、风景区、游览区环境的监测。
    +关注 私聊
  • 峰 (Davon)

    第1楼2009/05/11

    楼主辛苦了,支持一下。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