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q326
第1楼2009/09/17
不对称色谱峰形成的等温线理论
在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线性等温线是一理想等温线,它表示固定相的活性中心未被溶质所饱和,分配系数K(C固定相/C流动相)是一个定值,与溶液中溶质浓度无关。当流动相保持恒速向前移动时,溶质区带向前移行速度亦恒定,此时得到的流出曲线为一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
非线性等温线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凸形等温线,即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比例减少,K值变小;另一种是凹形等温线,即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比例增加,K值增大。前一种产生拖尾峰,后一种产生前延峰。
当固定相表面具有活性不同的活性中心时,溶质分子将首先占据活性强的中心。强活性中心被饱和后,一部分溶质分子将与弱活性中心作用。结果使分配系数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形成凸形等温线。在洗脱过程中,保留在强吸附中心上的低浓度区的溶质分子较难被洗脱,因此常产生拖尾。
有时固定相具有多种保留机制的活性中心,当溶质浓度增加时,保留机制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对称色谱峰。如果高浓度时的保留机制的分配系数K比低浓度时大,就形成凹形等温线,而产生前延峰。
但是,无论凹形或凸形等温线在低浓度范围内大都趋于一条直线。当溶质浓度降低至等温线线性范围内,流出曲线就近似于正常峰。因此在色谱分析中,应注意控制溶质的量(进样量),以获得正常色谱峰,防止拖尾峰等不对称峰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