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xiongxiang
第6楼2012/03/09
离子化过程中Dimmer形成的原因
(一) 有些化合物在离子化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二聚体,这些化合物可能在溶液中就容易形成二聚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离子化过程中有些二聚体的形成是由分子性质决定的。包括同类分子间的二聚体,如论文-J. Am. Soc. Mass Spectr. 2003, 14(10): 1116-1122。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分子间的二聚体,这方面可以参考赵玉芬老师一个学生发表的论文-Acta Phys. Chim. Sin. 2005, 21 (09): 1042-1045。
(二)在相同的离子源条件下,易形成二聚体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方式抑制,如有些在甲醇水溶液中易形成二聚体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用THF抑制离子化过程中形成的二聚体,呵呵,会影响HPLC中目标峰的保留时间。
(三) 离子化条件,去溶剂化效果会影响Dimmer的形成,因此,毛细管温度、喷雾电压和真空度都会有影响。提高毛细管的温度(我的仪器是LCQ离子阱质谱)可加速Dimmer裂分,降低Dimmer的比例,这点我赞同二楼的观点。另外,仪器的真空度不好更改,但是增加ESI的喷雾电压会加速离子化过程,提高液滴的裂分速率,也可以抑制dimmer的形成。
(四)使用源后裂解,在质谱参数中设置source fragmentation可以很好地降低dimmer的比例。
希望以上几点对您有所帮助哈!
wchsh18
第7楼2012/03/09
这么说是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生了二聚?那么这个图可以在发文章的时候作为支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