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
第3楼2012/10/30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 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解酒药就是增强肝脏酶系统的功能,起到分解酒精的工作原理。原理如下: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 —— 二氧化碳和水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 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 0.7%,人就会死亡。 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
三人行
第4楼2012/10/31
医药上的应用:戒酒硫(disulfiram )又称双硫醒,酒畏等,是一种阻断酒精氧化代谢的药物,能造成乙醛在体内聚积。病人如在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乙醛引起的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使用戒酒硫是行为疗法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能促使病人建立对饮酒的厌恶反射。该药有一定的毒性,不可长期使用,一般3~5天为宜,每日剂量500mg左右。 戒酒硫适用于:成年人,无精神病史且自觉戒酒者,更宜作为脱瘾后进入专门康复项目之前的一项措施。戒酒硫不能连续使用超过3~6个月,时间过长,体内蓄积易出现严重副作用。治疗期间决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以防止乙醇-戒酒硫反应。 一般说来,使用戒酒硫后最常出现的反应为:精神萎靡,口中有金属或大蒜样气味,头痛与疲乏感。少数可产生精神异常,尤其是脑脊液中多巴胺β-羟化酶低者,或使用戒酒硫超过500 mg/d及既往有重精神病史者。 戒酒硫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焦虑与濒死感,视物不清,呼吸窘迫,面部及颈部赤红,头痛,血压升高或下降,恶心与呕吐,姿势性晕厥,出汗,心动过速,口渴,眩晕。严重反应为:昏迷,休克,惊厥,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ST 段下降,QT延长)。所以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它的不良反应和危险性,家属也不要自行使用。
zj2635
第5楼2012/10/31
看来戒酒硫的副作用还不少。
三人行
第6楼2012/10/31
戒酒硫是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它能抑制乙醇的代谢而使乙醛堆积,导致机体产生对乙醇的过敏性,使嗜酒者不再饮酒。
戒酒硫分子结构中的关键成分硫甲基四氮唑具有抑制乙醛脱氢酶作用,引起血中乙醛浓度增高。当血中乙醛浓度大于0.5%时,即可发生一系列中毒症状,首先是面部潮红甚至全身潮红,患者感到面部、颈部、前胸及头顶部动脉剧烈搏动,常伴随恶心、呕吐,有的脸色苍白,血压降低,烦躁不安,视力模糊及呼吸困难等。严重程度与饮酒量成正比。
头孢菌素类和降糖药中的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等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与戒酒硫相似的硫甲基四氮唑结构,故在服药期间饮酒也能发生戒酒硫反应,出现一系列乙醛中毒表现。使用这些药物时很少量的饮酒,也可发生戒酒硫反应。一般发生在饮酒5~10分钟后,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为避免使用头孢菌素及降糖药后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在用药期间以及停药一周内应忌酒。 对较轻的反应,如面部潮红、恶心等,可不作特殊治疗,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对剧烈的反应,如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虚脱、惊厥等,应予相应处理,如吸氧、输液,应用抗组胺药和大剂量维生素C等。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