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fm2009
第1楼2013/08/22
一.液态法
1.原理:大豆制品中的脲酶可使尿素分解成氨,会使酚红指示剂改变颜色。
2.试剂
2.1尿素:GB696,分析纯。
2.2酚红指示剂
2.2.1称取0.1g酚红,加1.43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研钵中研磨以促溶解;
2.2.2转移至250mL定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备用。
3.操作方法
3.1取0.2g粉末样品,置于25mL比色管中。
3.2加0.02g尿素,加酚红指示剂2滴,再加水20mL,充分摇匀15s。
3.3记录粉红色出现时间,并根据时间判断尿酶活性,颜色出现时间应少于15min。
颜色出现时间 脲酶活性
1min 极强
1~5min 强
5~15min 稍有
15min 无
同时作空白对照试验。
样品空白(不加尿素)及试剂空白(不加样品),只有上述空白正常时,即酚红指示剂不改变颜色,试验结果才是可靠的。
一般企业认为7、8分钟变色较为合适。
nphfm2009
第2楼2013/08/22
二、半固态法
1.原理:大豆制品中的脲酶可使尿素分解成氨,会使酚红指示剂改变颜色。
2.试剂
2.1稀硫酸(H2SO4)0.2N。
2.2尿素一酚红试剂
2.2.1将1.2克酚红溶解于30ml0.2N的NaOH中;
2.2.2用蒸馏水将之稀释至约300mL;
2.2.3加入90g尿素(分析纯)并溶解之;
2.2.4用蒸馏水稀释至2L;
2.2.5加入14mL 1.0N的H2SO4或70mL o.2N的H2SO4;
2.2.6用蒸馏水稀释至最后体积3L;
2.2.7溶液应具明亮的琥珀色。
3.操作方法
3.1在一个150ml的烧杯中倒入少量试剂,注意溶液必须呈明亮的琥珀色。若溶液已转变为深桔红色,滴人稀硫酸溶液并搅拌之,直至溶液再度呈琥珀色。
3.2量一匙粉末样品,放置于培养皿中。
3.在样品上加入两匙试剂,轻轻搅拌,将样品平铺于培养皿中。若仍有干样品斑点,则再加入试剂,直至将样品浸湿。
4.放置5分钟后观察:
a. 没有任何红点出现:再任其放置25分钟,若仍无红点出现,说明大豆粉过熟。
b. 有少量红点:少量尿素酶活性,可用。
c. 样品表面约有25%为红点覆盖:少量尿素酶活性,可用。
d. 豆饼表面约有50%为红点覆盖:尿素酶活性较高,不可以使用。
e. 豆饼表面的75%-100%为红点覆盖:尿素酶活性很高,样品过生,不能使用。
以上两种简易脲酶活性估测方法在国内各饲料厂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后者在膨化大豆粉生产的在线检测上很普遍。尽管这两种方法原理一样,但是,因其操作过程差异,所以对膨化大豆粉品质的反映内容也不尽相同。
nphfm2009
第3楼2013/08/22
三、液态法和半固态法之比较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脲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没有行业约定俗成的名称,笔者接触过的企业均只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对前者可以称之为“试管法”,后者称之为“表面皿法”,根据其实施的过程及样品的状态,笔者将其区分为“液态法”和“半固态法”。
从实施方法来看,液态法是过程检测,从开始一直到规定时间段结束,而半固态法属于断点检测,是5分钟后看结果;液态法通过控制各个体合格,总体自然合格,而半固态法要求的是总体符合统计学上的合格,即允许部分个体不合格。简单地说,液态法要求每一个微粒的熟化程度均要满足5分钟以内不变色,如果一个不合格,整个批次为不合格;而半固态法允许部分微粒在5分钟内变色,部分不合格,总体可以是合格的。从这点上来说,液态法对膨化大豆粉的品质要求更高,控制更严格,不仅要求熟化,而且要均匀熟化。举例说明,如果在熟化完全的大豆粉样品中掺入微量(可以是一粒)生大豆粉,液态法会立即变色从而判定为不合格,而半固态法只是增加了一个变色点,总体上仍是合格的。
从上可以看出,这两种检测方法对膨化大豆粉品质的反映内容是不一样的。半固态法反映的是产品符合统计学上的合格,而液态法反映的是完全合格。这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膨化设备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液态法要求设备能均匀熟化,而半固态法允许产品出现部分不合格,只要总体上符合就可以,对膨化设备的要求自然要低。
可能会有人疑问,膨化大豆粉出来的不都应该是均匀一致的吗?其实不然,物料在膨化机内受到湿、热、机械剪切的共同作用从而熟化,机械剪切对膨化大豆粉所起的作用大约能占三成多,如果结构设计上缺陷或部件磨损,就会导致熟化不均匀。目前湿法膨化大豆粉的出料温度大都在135度左右(对家禽和猪要求可能低点),六年前,笔者曾遇到过膨化大豆粉出料温度在170度,用液态法检测仍不合格,出来的料有熟的,有褐变的,还有少许夹生的,如果用半固态法检测,估计就合格了。次年,一膨化厂使用某企业膨化机生产膨化大豆粉,因不熟被退货六十吨,根据大部分企业采用半固态法检测的情况,将其以一定比例掺入熟化料中,最终符合统计学上的合格。上述事件,大概就是这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实践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