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
第1楼2024/09/19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的吸收带:
- **R 带**:
- **产生原因**: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羰基、硝基等)中孤对电子向反键π*轨道跃迁而产生,可简单表示为 n→π*。例如,含有 C=O、-N=O、-NO?、-N=N-等基团的有机物可产生这类谱带。
- **特点**:强度较弱,摩尔吸光系数(ε)较小,通常 εmax<100;吸收峰在 200~400nm 之间。R 带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并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溶剂极性增大时,λmax 向短波方向移动(蓝移)。
- **K 带**:
- **产生原因**:由共轭体系中π电子向π*反键轨道跃迁引起,可表示为π→π*。通常是共轭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等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会产生这类谱带。
- **特点**:强度较大,εmax>10000;吸收峰通常在 217~280nm 之间。溶剂极性增大时,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K 带是最重要的紫外吸收带之一,可用于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
- **B 带**:
- **产生原因**: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由苯环的π→π*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相重叠引起。
- **特点**:在 230~270nm 之间出现,强度较弱,εmax 约为 200<ε<3000(苯的 ε 为 215)。在蒸气状态下有精细结构,但在极性溶液中,精细结构会消失或变得不明显,呈现为宽峰,重心在 256nm 左右。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形成共轭时,精细结构也会消失。B 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识别芳香族化合物。
- **E 带**:
- **产生原因**: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是苯环中三个双键的环状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所产生,可分为 E1 带和 E2 带。
- **特点**:E1 带的吸收峰约在 180nm(ε 大于 10000),通常观察不到;E2 带约在 200nm(ε=7000),强度中等,都属于强吸收。当苯环上有发色团取代并且与苯环共轭时,E2 带常和 K 带合并,吸收峰向长波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