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剪刀

仪器信息网基因剪刀专题为您整合基因剪刀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基因剪刀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基因剪刀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基因剪刀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基因剪刀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因剪刀相关的资讯

  • 新闻调查:从专利大战看“基因剪刀”热
    最近,由于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倒戈”邮件曝光,围绕“基因剪刀”CRISPR技术的专利战再掀波澜。这场专利之争不仅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将来谁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引人注目的事件也为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科学家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一课。  专利争夺战  自2012年诞生以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以横扫之势风靡整个生物学界。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方面最大的一个突破。但随之而来的是举世瞩目的专利争夺战,一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另一方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者。  事件的大概情况是,伯克利分校的珍妮弗道德纳等人2012年6月首先在线发表了有关CRISPR技术的论文,并在此之前1个月率先提交专利申请 而布罗德研究所的张锋等人后来居上,虽然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晚了一步,但他们首次证明CRISPR技术能应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组,反而获得了CRISPR技术的第一个专利。这意味着美国专利商标局承认张锋是CRISPR技术的发明人。  目前双方在专利官司中各执一词,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美国专利商标局已于今年1月宣布,将重新评估CRISPR专利归属。张锋一方对媒体透露,他们仅今年就已经花费了1090万美元的律师费来捍卫他们的CRISPR专利。  没想到,原张锋实验室成员林帅亮2015年2月写给道德纳的一封求职邮件于今年8月曝光。这封带着“投名状”性质的邮件声称,张锋及其学生丛乐是在看到道德纳的论文后,才将研究方向迅速转向CRISPR的,所以把专利给张锋是错误的。布罗德研究所立即予以回击。丛乐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声明中说,“很震惊”,林帅亮的描述“与事实完全不符”。  “基因剪刀”热  CRISPR专利之争白热化,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基因剪刀”之热。基因编辑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但相比此前的技术,CRISPR技术具有成本低、易上手、效率高等优势,使得对基因的修剪改造“平民化”,无论实验室大小都能使用,所以只有4岁的CRISPR技术已三度入围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突破,更在2015年被《科学》评为年度头号突破。  与CRISPR技术有关的论文数量爆发式增长,很好地说明了它在科学界的热度。2013年,相关论文只有280篇左右,但2014年和2015年,这方面的文章分别增长至670篇和1200多篇,而今年上半年已经发表了约1000篇。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果CRISPR技术没有被新的技术突然取代,那它的发明者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鉴于该技术的发明人存在争议,也许得奖会晚那么几年。  CRISPR技术的“钱”景更是被资本市场看好。张锋成立了埃迪塔斯医药公司,道德纳参与创建了卡布里生物科学公司和英特利亚医疗公司。这3家公司已先后获得约3亿美元的融资。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埃马纽埃尔沙彭蒂耶是道德纳研发CRISPR技术的合作者,沙彭蒂耶帮助创建的CRISPR医疗公司将在未来5年获得制药巨头拜耳至少3亿美元的投资。  尽管与CRISPR技术相关的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免疫疗法、药物开发等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正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保罗范埃尔普等人2015年的一篇述评文章所言,这个市场正在经历“狂热增长”。有人估计,CRISPR技术带来的商机可能高达460亿美元。  知识产权课  这场专利大战也给中国科学家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一课。关注这件事的人可以发现,道德纳和张锋都是在论文发表前就申请专利,这表明美国科研人员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而在中国,虽然高质量科研产出正迅速增多,但中国学者对专利保护工作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与科研人员自身利益直接挂钩的,这也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纳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发表论文并不等于就拥有了该项技术的所有权 而张锋申请专利时通过支付额外费用而获得快速通道审核,这说明专利申请同样得抓紧。屠呦呦因为抗疟药青蒿素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历史原因,她只是发表了论文,有关专利保护工作并不完善,因此中国其实没有从中获得多少经济利益。这样的教训不应再发生。  一个好的经验是,各个科研机构也许应像美国那样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由专职人员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 多重基因剪刀“拿下”小麦白粉病 实现抗病高产育种
    隔八年,曾广受关注的小麦白粉病“缉凶案”终于迎来了续篇。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金龙团队用多重“基因剪刀”,实现了对小麦重要感病基因序列的精准操控,获得了既高抗白粉病又高产的新材料。相关研究2月10日发表于《自然》。这意味着,号称小麦三大病害之一的白粉病终于被我国科学家“拿下”。  “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将成为作物育种领域标志性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对此评论说,它展现了基因组编辑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巨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只靴子”落地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每年受白粉病影响的小麦面积达到1亿亩左右,重病田甚至会减产40%。将这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的真菌“缉拿归案”,是很多育种专家的梦想。  目前,分子育种家都是通过抗性基因帮助作物抵抗白粉病。但就像病毒预防一样,这种途径不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很容易随着白粉病新小种的出现而失去效用。  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能否通过阻断这个病害与植物连接的“桥梁”来获得广谱持久的抗性呢?  这是科学家想做但又不敢去做的一件事,因为感病基因的敲除具有两面性:抗病的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生长。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MLO是小麦的感病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MLO基因有3个拷贝,几乎不可能通过天然突变方式同时敲除这3个基因。2014年,合作团队利用“基因剪刀”定向敲除MLO的3个拷贝,不出所料地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新材料。  相关研究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该研究入选了该刊创刊2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20篇文章,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全球十大技术突破”。高彩霞也因引领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浪潮,入选《自然》2016年度“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正如在其他多种植物中观察到的一样,研究团队发现敲除感病基因MLO的小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表型,如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对此,研究团队选择迎难而上。  在当时敲除MLO后得到的100多个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贝”材料——突变体Tamlo-R32。它在表现出对白粉菌的抗性的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完全正常。  这个与众不同的材料让高彩霞坚信,感病基因突变抗病并非“死胡同”,“沿着这条路走一定能够做成”。  现在,经过八年协力攻关,“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在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中,他们解开了Tamlo-R32突变背后的秘密,克服了感病基因MLO突变引起的负面表型,实现了抗病高产“鱼与熊掌”的兼得。  层层推进破悬疑  在敲除MLO得到的大量突变体中,Tamlo-R32为何一枝独秀?这个产量甚至超过普通野生型小麦的材料是怎么出现的?如何通过基因组编辑获得该突变体并将其导入小麦主栽品种中?  2014年之后,围绕Tamlo-R32这个“主角”的系列悬疑,成为高彩霞和合作者要破解的谜题。  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普通小麦基因组十分庞大,是人类基因组的5倍、水稻基因组的40倍。其序列重复性相当高,基因组结构极为复杂。  一开始,由于小麦基因组数据并不完善,研究团队只能通过一系列漫长的传统遗传学实验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在小麦3个染色体组A、B、D中,A和D基因组上都存在预期的突变。  “只有这两个基因组发生改变,还不足以抵抗白粉病,所以B基因组上一定有问题。”高彩霞说,受限于当时的基因组数据,研究团队在这个问题上探索了4年始终未能解决。  直到2018年,借助新完成的小麦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染色体精细图谱,这个“暗箱”终于被打开了。  让研究团队吃惊的是,Tamlo-R32突变体的B基因组上竟然发生了高达304Kb(超过30万DNA字母)的大片段删除——这导致该突变体的染色体三维结构被改变,使上游基因TaTMT3(与糖转运蛋白相关)表达水平上升,进而克服了感病基因MLO突变引起的负面表型,最终实现了抗病和产量的“双赢”。  悬疑破解了,但要精确实现304Kb这一大的基因组片段剪切,并非易事。“‘剪刀’的效率要特别高。”高彩霞对《中国科学报》说,抗白粉病基因编辑研究十年来,目前已拥有7项核心技术专利,研究团队还开创了一系列基因组编辑新技术。  正是基于这些核心技术,研究组通过叠加使用“基因剪刀”,在敲除MLO感病基因的同时,删除了TaMLO-B附近的大片段DNA,从而成功将这一抗病高产优异性状引进到我国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  由于MLO的基因功能在不同植物中相对保守,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过表达TMT3也能克服其感病基因突变产生的负面表型。“这证明了叠加的遗传改变可以克服感病基因突变带来的生长缺陷,为作物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论文第一作者、邱金龙团队助理研究员李盛楠说。  至此,研究团队终于讲完了利用感病基因进行小麦抗病育种的故事。回顾其中的挑战,高彩霞有些风轻云淡地说:“我们知道路就在那里,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到达。”  这个历经“八年抗战”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多位审稿人表示这项研究“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其中一位审稿人指出:“这项工作在探索没有负面效应的抗病小麦育种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基因编辑除了“剪刀”还是“橡皮”和“铅笔”  “基因组编辑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更方便、快捷、精准地进行作物育种和改良。”李盛楠说,研究团队用了数年时间了解Tamlo-R32的突变机制后,仅用了几个月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获得了抗病且高产的种质资源。而传统杂交育种则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在2019年和2020年于北京和河北赵县进行的大田试验中,联合团队进一步证明了新种质资源的可靠性:常规MLO突变体造成的株高矮化在10%左右,产量降低16%左右;而新突变体具有超出或至少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产量。  “培育和推广抗病新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康振生评论说,“这项研究验证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对作物性状改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尤其对经典遗传改造难以实施的多倍体复杂基因组农作物的改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和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基因组编辑育种的优势非常明显。”高彩霞对比说,传统杂交育种要引入一个抗病基因,需要进行6~8代的回交,整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其前提是杂交的亲本种要有抗病基因。通过突变育种(辐射、化学诱变等方法)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找到理想的突变体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基因组编辑为精准定向育种提供了可能。  “通过基因组编辑可以不添加任何外源性的基因,只需要把靶向的序列修改好,大大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她补充说。  高彩霞指出,基因组编辑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把剪刀”的概念。进化至“2.0时代”的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还可以是一块“橡皮”或一支“铅笔”。“如果一个序列有点多,你可以把它剪掉;如果组成DNA的四个字母ATCG有一个错了,你可以用‘橡皮擦’把它擦掉,然后用‘铅笔’写入正确的字母,而‘铅笔’‘橡皮擦’是不留在细胞里的。”  好消息是,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制定公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农业基因编辑植物的安全评价管理,促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发展。“在这个政策的鼓舞和鞭策下,相信我国很快会有更多的基因组编辑材料进入田间和市场。”高彩霞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小麦白粉病新种质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395-9
  • 实现精准的基因剪切 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基因剪刀”载体
    p   新华社华盛顿4月6日电(记者 周舟)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载体,可实现基因编辑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定位并切断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基因位点,可以关闭某个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但脱靶效应一直是阻碍其应用的关键障碍之一。 /p p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宋玉君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的CRISPR-Cas9技术本身具有脱靶效应,给精准治疗带来挑战,且这种技术主要以病毒为载体,还可能导致细胞癌化。 /p p   据介绍,研究人员新开发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名叫“上转换纳米粒子”的非病毒载体。这些被“锁”在“基因剪刀”CRISPR-Cas9体系上的纳米粒子可被细胞大量内吞。由于 strong 这些纳米粒子具有光催化性,在无创的近红外光照射下,纳米粒子可发射出紫外光,打开纳米粒子和Cas9蛋白之间的“锁”,使Cas9蛋白进入细胞核,从而实现精准的基因剪切 /strong 。研究显示, strong 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已在体外细胞和小鼠活体肿瘤实验中得到验证。 /strong /p p   宋玉君说,红外光具有强大的组织穿透性,这为在人体深层组织中安全、精准地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可能。 /p

基因剪刀相关的方案

基因剪刀相关的论坛

  • 【科技前沿】全球最小剪刀问世:长3纳米可调控基因

    据国外媒体3月27日报道,提起机器,许多人可能马上会联想起那些钢铁铸造的大家伙,伴随着庞大的体积与轰鸣的马达声。但是,在微观世界里,还有一种科学家正潜心研制的超微小机器--分子机器。它们的尺度只有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大小,但是却有望为人类带来许多福祉。日本科学家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剪刀——分子剪刀,剪刀通过光就能启合。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颖的剪刀可能有助于调控基因、蛋白质和人体内的其他分子。剪刀仅3纳米或十亿分之一米长,比紫色光的波长还要小100倍。这种分子装置是由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而成的,就像真正的剪刀一样,它也是由枢轴、手柄和刀片组成。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发明公布于25日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 刀片由碳、氢构成的苯基环制成,枢轴是一种叫做手征性二茂铁的分子,它的结构基本上像一个三明治,是一个圆形铁原子处在两个碳原子板之间。碳原子板能围绕铁原子自由旋转。手柄是亚苯基团的有机化学结构。它与一种对光有反应的分子——偶氮苯连在一起。当可见光照在此剪刀上后,偶氮苯就会张开,从而让把柄打开,刀片合上。但是,当紫外线光照射剪刀时,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研究人员声称,他们的剪刀可以像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分子,操控分子,也就是说能来回扭曲分子。研究人员阿伊达说:"这是首个分子机器能通过光来操作其他分子,这种工作的原理对于未来分子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目前还在开发能够遥控操作的一把更大的分子剪刀。东京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Kazushi Kinbara说:"此剪刀能用于身体内部,可以通过近红外线操作,能进入人体更深的部分。" [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

  • 看来剪刀并不贵~~

    商城还有比剪刀贵的礼品了,这是干什么?让版友望而却步还是激励版友努力灌水??

基因剪刀相关的资料

基因剪刀相关的仪器

  • 日立DS3000紧凑型基因分析仪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大科学计划之一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并于2001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而这一伟大工程,正是基于“Sanger法”的DNA测序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代测序受检测效率的限制,无法应对大量基因组测序的需要,因此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技术,甚至四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涌现。但一代测序因其极高的准确率,直到今天仍然在科研、法医、疾控、食药及临床领域等广泛使用,也是高通量测序验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被称为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制药,食品,科研等研究机构均需要通过测序来进行基因分析,为了满足该需求,日立研发了紧凑型基因分析仪“DS3000”,现已全新上市。 日立DS3000秉承日立高新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毛细管技术与激光辐射技术,作为小型CE测序仪不仅外形“紧凑”,还实现了“高性能”及“高速处理”,可轻松完成片段与测序分析。此外,本产品还采用了环境友好型设计,通过减少在产品使用时排出的CO2排放量,为客户提供可降低环境负荷的产品。DS3000采用4通道毛细管,一次性可处理32个样本,可同时进行6色荧光检测。支持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突变分析和测序分析等用途。 产品特点:1. 操作简便-结构紧凑&触摸屏设计设备采用GUI的触摸屏显示设计,宽400 mm×长600 mm×高600 mm,结构紧凑,节省空间。触摸屏采用扁平化设计,界面布局直观,加强操作的便捷与实用性。 -卡槽式包装耗材耗材包装采用卡槽式设计,安装简便。-流程高效1. 简化的操作流程,安装方法和步骤说明清晰易懂,无论是初次使用仪器的新手,还是不定期使用仪器的用户,均可轻松完成操作。 2. 配备远程监控系统:DS3000配备远程监控系统,支持“远程设备访问”,可以在Web端监测设备状态,设置检测条件,显示分析结果及生成报告等。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实现高效的工作流程。3. 方便普适,用户可使用任何电脑:可使用用户端网络及电脑输出报告,进行二次解析等。 2. 系统智能-智能耗材管理耗材使用情况实时监控,根据参数,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耗材剩余使用次数,提高耗材管理效率。-检测结果智能判断校准检测通过波形及数值表现每道毛细管的信号强度,样本检测根据质量参数设置,自动判断检测结果合格与否,一目了然。 3. 性能优异-创新无泵注胶系统——无需清洗泵,无需排气泡DS3000 采用无泵注胶系统,并成功研发出可移动密封式注射型聚合物,经久耐用,在填充聚合物时无需排气泡,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免除了以往的清洗步骤,有助于缩短维护时间并降低成本。由此可降低用户维修频率,操作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创新设计光源——使用寿命更长DS3000采用全新设计的激光二极管光源 (LD光源),受模拟脉冲信号控制,DS3000仅在检测时打开光源,与以往光源相比,延长了实际亮灯时间。 日立DS3000基因分析仪作为一款小型的集成化台式DNA分析仪,“紧凑”而“高效”,可以帮助生命科学专家在各种规模实验室进行Sanger测序和DNA片段分析工作。 (此产品仅供科研使用)
    留言咨询
  • SeqStudio基因分析仪专门针对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应用进行优化 零基础用户即可轻松上手 作为基因分析仪的领导者,我们打造出一款新型的Applied Biosystems&trade SeqStudio&trade 基因分析仪——唯一一款可以在同一块板上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的产品。该基因分析仪配备集成卡夹系统,简单易用,用户既可远程访问和监控运行,又可浏览数据。这一完全联网的基因分析仪结合简单的卡夹设计,使得实验室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可轻松分享。 SeqStudio基因分析仪采用最新的触屏技术,使用户能够轻松保持数据连通。该系统非常适合需要简单经济的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却又不希望牺牲性能和质量的新老用户。 通用多功能卡夹 — 独创功能,整合了POP-1聚合物、阳极缓冲液、聚合物递送系统和毛细管阵列,使试剂在仪器中的保质期长达四个月。所得结果值得信赖 — 具有Applied Biosystems&trade 基因分析仪一贯的精确度缩短设置时间 — 采用POP-1聚合物和通用卡夹设计,可在同一次运行中同时完成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反应最大限度利用实验室空间 — 紧凑型仪器,可配置成单机系统或者搭配一台计算机,满足大多数实验室需求通过Thermo Fisher Cloud可随时随地轻松访问、分析和共享数据 — 远程监控运行、在几分钟内分析复杂数据集、安全存储数据、通过云端软件应用程序与同事在线分享数据,以及通过移动设备实时监控运行。综合软件包 — 所购系统内附 Applied Biosystems&trade 测序分析软件、SeqScape&trade 软件、 Variant Reporter&trade 软件、GeneMapper&trade 软件和Minor Variant Finder (MVF)软件。上手快速 – 每个SeqStudio系统都包含一个SmartStart 向导,让您可以在实验室快速上手:此向导涵盖了基本的设置、云端启用和连通、打印机联网、起始试剂评审、软件使用、仪器操作和维护等内容。Sanger测序是测序技术的金标准,具有高精确度、长读取能力,且可灵活支持许多研究领域的不同应用。Sanger测序不仅在DNA测序应用中被广泛认可,同时也可支持RNA测序和表观遗传分析等应用,可确保为癌症及其他遗传疾病研究获得稳定、可靠的标记物检测和定量结果。此外,DNA片段分析还可用于从基因分型到细菌鉴定、从植物筛选到基因表达分析的诸多应用。 从头Sanger测序从头测序指的是为了获得特定生物体的主要基因序列而进行的初始序列分析。 Sanger测序进行靶向测序基因组DNA内的杂合子碱基位置、小片段插入或缺失鉴定常用于定位二倍体生物的突变或多态性;基因重排检测,揭示罕见变异。 质粒测序 亚克隆到质粒中的插入分析 肿瘤学研究保持了检测出肿瘤组织内突变等位基因的金标准质量。 物种鉴定通过“指纹”位点的DNA测序鉴定未知样品所属物种。 新一代测序(NGS)验证我们的基因分析仪拥有超高性能,可进行金标准Sanger测序技术,能够成为验证NGS结果的可靠利器。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分析验证CRISPR-Cas9编辑事件 人类细胞系鉴定特定基因指纹的高变异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分析 Applied Biosystems&trade SNaPshot&trade 基因分型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帮助理解基因组如何影响生物表型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trade )分析人类拷贝数变异研究由基因座拷贝数变化引起的人类遗传疾病 通过我们成熟的工作流程,生成高质量的Sanger测序数据从DNA模板扩增、PCR纯化、循环测序反应、测序纯化到仪器耗材,我们针对Applied Biosystems&trade 工作流程每一步骤提供了全面的产品。方便使用,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效率SeqStudio基因分析仪采用卡夹式系统,便于使用和维护。SeqStudio仪器采用多功能卡夹,其中包含毛细管阵列、聚合物存储室和阳极缓冲液 多功能卡夹设计具有以下优势:可在仪器上存储长达四个月可轻松取放内含POP-1聚合物无需重新配置,即可同时进行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兼容标准96孔板和8孔联管内附4道毛细管陈列带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可追踪进样次数(卡夹)和在仪器上的存放时间(阴极缓冲液存储容器)自动进行运行前校正表1. 服务计划一览AB Maintenance Plan AB Assurance AB Complete 现场响应时间尽量2个工作日*保证2个工作日保证2个工作日安排现场计划维修 √√√远程设备诊断√√√零件、人力和差旅费用√√√优先接通远程服务工程师√√再认证(计划性维护及维修后)√√现场应用科学家故障排查√ *响应时间因地区而异。
    留言咨询
  • Applied Biosystems 3500/3500xL系列基因分析仪3500系列基因分析仪为支持验证和法规规范环境中对仪器性能的严格要求而设计,同时保留了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心目中Applied Biosystems产品一贯拥有的无可匹敌的应用多功能性.性能特点 8道毛细管3500系统和24道毛细管3500xL系统,可升级。先进的导热系统设计,更好满足DNA片段分析时对温度控制的严格要求。505 nm单波长固态长寿激光源——采用标准电源供电,无需散热不同仪器之间不同运行之间以及不同毛细管之间的信号强度一致性得到显著改善强大、综合的数据采集和初步分析软件,提供了数据质量的实时评估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追踪关键消耗品数据并记录管理信息先进的多色荧光分析能力,可对DNA片段进行多达6种不同荧光染料的多重检测无可匹敌的应用灵活性—一种毛细管阵列、一种聚合物分离胶,通用于大部分研究应用简单的安装、操作和维护——迄今为止最容易拥有、最方便运行的DNA测序仪创新的消耗品3500系列可与你的工作环境无缝整合,确保了易用性,而又不失可靠性。提供即用型的上样即可运行的消耗品,可缩短手工操作时间。预先配制好的基本消耗品避免了混合或操作误差的可能性,在清空之后阳极和阴极缓冲液槽还可回收以循环再生。高分子聚合物袋、阴极和阳极缓冲液槽、易于安装的毛细管阵列都在产品标签上包含了完整的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标签。这些先进的装置能让3500系列的数据采集软件对试剂和消耗品的关键信息进行浏览、跟踪和报告,其中包括用量、批号、货号、保质期和仪器上的使用期限。在追踪系统表现时,这些特征能帮助简化关键的日常管理工作,省时省力。这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将你的想法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屏障最小化。简单如同驾驶3500 系列数据采集软件的用户友好导航采用直观的仪表盘设计、显而易见的常规操作按钮、易读取的图表显示。通过即时读取碱基或片段大小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在数据产生时即判断它们的质量,而无需将输出文件转移到二级分析软件包。系统还提供了预配置的样品反应板设置,来进一步支持快速有效的测序和片段分析的运行设置DNA 测序3500系列与Applied Biosystems BigDye 循环测序试剂盒共同使用,更将超越预期,提供前所未有的自动化、性能表现、数据质量检查以及简易操作。3500系列可在最少的用户干预下实现不同研究应用间的轻松转换。此外,3500系列设计了特别方案,针对用BigDye xTerminator纯化试剂盒所制备的样品,可进一步提升序列质量。片段分析可同时检测多达6 种荧光染料的设计,使得3500 系列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多重片段分析应用,每轮运行中提供更高的通量水平和更多的数据点,同时也减低了每个样品的平均费用。将一切完美整合3500平台能运行多种类型的应用――包括新基因测序和重测序(突变图谱)以及微卫星分析、MLPA、LOH、AFLP、MLST,及SNP的验证和筛选。大部分应用能在一种胶和毛细管阵列上运行,3500系列数据采集软件可与多种Applied Biosystems下游软件包无缝整合,从而提供了基因数据的综合分析: Variant Reporter&trade 软件――用于突变检测和分析,SNP探查和验证,以及序列确认测序分析软件――用于测序数据的分析、显示、编辑、保存和打印SeqScape软件――用于突变检测和基于样品库的等位基因鉴定GeneMapper软件――基因分型、等位基因判定、片段分析和SNP分析的理想工具准确、快速、完整、灵活Applied Biosystems 3500系列基因分析仪是我们全面完整的测序及片段分析应用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系统综合了优化的DNA分离试剂,包括特定的应用试剂盒和各种基因研究的工作流程,以及数据分析和浏览的工具。3500系列是目前最强大的基因分析工具。而且,8泳道毛细管的3500可相当容易地升级到24 泳道毛细管的3500xL,让仪器伴随你的实验进展而扩展. 系统组件 毛细管电泳仪8道毛细管(3500系统)或24道毛细管(3500xL系统)毛细管阵列及高分子分离胶DNA测序和/或片段分析系统专用的试剂及耗材Dell计算机工作站及液晶显示器整合的软件,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及用于碱基检出和片段筛分的样品文件自动分析 性能指标 性能总体90%样品中100%等位基因的筛分精确度90%样品中100%等位基因的多道筛分90%以上样品中的分辨率范围90%以上样品中收集到的最大片断50–400bp401–600 bp601–1,200 bp50–400 bp401–600 bp601–1,200 bp≤40 to≥520≥6000.150.30NA1 bp2 bpNA≤20 to≥550≥6000.150.30NA1 bp2 bpNA≤40 to≥700≥12000.150.300.451 bp2 bp3 bp≤60 to≥400≥4200.15NANA1 bpNANA≤60 to≥400≥4200.15NANA1 bpNANA≤40 to≥120≥1200.50NANA1 bpNANA 运行参数 激光长寿命、单道505nm,固态激光激发源电泳电压高达20 kV温控箱温度动态温度控制 从18°C到70°C计算机最低要求硬件:奔腾IV 1.86 GHz处理器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SP1内存:2 GB硬盘:1X 80 GB 7200 RPM SATA 3.0GB/s及 8 MB数据高速缓存操作环境温度:15-30°C(在仪器运行时室温的波动不能超过±2°C)湿度:20-80%(不凝结)主要电源电压100-240 V±10%50-60 Hz±10%电流最大值:15 A最大功率消耗417 VA、371 W(近似值,不包括计算机和显示器)尺寸宽度(门关闭):61 cm宽度(门打开):122 cm深度:61 cm高度:72 cm重量:82 kg(近似值)
    留言咨询

基因剪刀相关的耗材

  • 剪刀
    在手术和解剖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工具,备有多种尺寸、材料和类型的剪刀可供选择。选择合适的剪刀可以更好的操作和改进实验进程。 微型剪刀微剪具有按压把手和非常锋利刀片。这样的剪刀可用于剪切柔软的组织。各种剪刀绷带剪、缝合剪、和微型眼科剪等可能在实验室用到的特殊器材。圆柄剪刀这种带长圆柄的剪刀可以更加容易舒适的在显微镜下使用。圆柄是中空的可以减轻其重量。标准剪刀标准剪刀包括解剖,Iris,Mayo,Metzenbaum和其它类型的环形把手剪刀。可以用于解剖的全过程,并且用于那些会使微剪变钝的硬组织。超快剪刀超快剪刀有特殊的刀片可以稳固的抓取组织并且像刀锋一样切割组织。一侧的锯齿状刀片可以将组织保持住,另一侧刀锋就可以环绕组织作最小限度的损伤的切割。碳钨合金超快剪刀这些剪刀结合了普通的超快剪刀的特点以及碳钨合金刀片的硬度。碳钨刀片比普通的不锈钢刀片更硬,可以保持刀片更长时间的锋利。是目前最锋利的切割剪刀。碳钨合金刀片剪刀使用碳钨合金刀片的标准剪刀,可以更久的保持其刀片的锋利。可以在切割硬质材料的时候使用。详情请致电香港友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10-51297139
  • 不锈钢剪刀 直嘴不锈钢剪刀 弯嘴不锈钢剪刀
    不锈钢剪刀 敷料剪刀 直嘴不锈钢剪刀 弯嘴不锈钢剪刀由上海书培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产品规格齐全、质量保证、欢迎来电选购不锈钢剪刀 敷料剪刀 直嘴不锈钢剪刀 弯嘴不锈钢剪刀产品材质:不锈钢不锈钢剪刀 敷料剪刀 直嘴不锈钢剪刀 弯嘴不锈钢剪刀产品规格: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直嘴不锈钢剪刀14mm个120直嘴不锈钢剪刀16mm个125直嘴不锈钢剪刀18mm个130弯嘴不锈钢剪刀14mm个120弯嘴不锈钢剪刀16mm个125弯嘴不锈钢剪刀18mm个132不锈钢剪刀 敷料剪刀 直嘴不锈钢剪刀 弯嘴不锈钢剪刀应用于实验室、医药剪敷料等。采用优质不锈钢材质。
  • 广不锈钢保健剪刀剪刀不锈钢剪刀
    别名:不锈钢剪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