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xiceshi
第1楼2012/09/25
关键词:标准微粒标准物质 粒度标准物质 微粒标准物质 浊度标准物质
(1)测量仪器的校准
要对测量仪器正确地进行校准、验证和维护,应定期对测量设备的性能(例如响应、稳定性、线性、分辨率、重复性等)进行核查。对产生量值的计量仪器,如重量法测定中的天平、容量法测定中的容量瓶、移液管等都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周期内使用。
很多分析仪器的测量都是比较测量,需要有量值准确的已知特性量的物质校准仪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样品信号与校准物信号的比来给出样品的特性量。这时仪器对校准物的定量响应与对被测样品的响应应该一致,这样才能进行同等比较,这就需要所选择的校准物应尽可能与被测物基体类似、特性量相近。在很多情况下仪器校准需要做一条校准直线,或者通过某些变换,例如通过对数变换而形成的一条校准直线,这时校准物质的选择、特性量的梯度、校准物测量次数等都要适当考虑,而且所做出的校准直线应当在其中部用来测定被测物会更好。标准微粒标准物质
仪器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应该确保仪器信号至少在测量校准标准和被测样品所要求的这段时间内不随时间而漂移。
(2)测量方法准确性的确认
基准测量方法是一类重要的测量方法,它是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方法,其操作可以被完整地描述和理解,可以用SI单位对不确定度进行完整的表述。
目前已确认的基准测量方法为:粒度标准物质
④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法),该方法已广泛用于材料赋值以及其他用途的高质量测量。
②库仑法,在高纯基准物质纯度测定中已被广泛使用。
⑧重量法,在气体混合物标准物质及溶液浓度标准物质中广泛使用。
④滴定法,如酸碱滴定法用于测量溶液浓度。
⑥凝固点下降法,用于以物质量分数表示的纯物质纯度测量。
这些基准方法由于所测量的量是SI单位的基本量或导出量,而这些基本量或导出量是国家计量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目标,因此这些方法在国家计量实验室应用为主,而且还经国际计量组织国际比对验证,取得了等效度。这些方法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研究方法中可能产生的系统偏倚。微粒标准物质
除了基准测量方法之外,其他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也经常被采用,这些方法很多是相对法或比较法给出测量结果,对这些方法可靠性的确认也很重要。一般需要有以下几步:
a.详细说明:列出测量方法的清晰描述,它测定什么,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参数取决
于什么;
b.规定环境和操作条件:对于测量过程的每一阶段列出需要控制的环境和操作条件;
c。确定偏倚及其不确定度:根据对标准物质的测量或与其他标准方法的比对测量确定
偏倚,并确定该偏倚的不确定度,即使偏倚很小,不确定度的评定也很重要;
d.执行可靠性检验:对环境和操作条件作小的改变确定其影响,这些条件的改变与
实际测量产生的变化应相似;
e.计算参数变化对最后结果的影响,如果影响超出预期应重新规定更苛刻的环境和实验条件。
(3)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研制者应有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管理措施以及出现问题后的纠正措施。对样品的分析是在诸如取样、溶解或萃取、色谱分离或更为传统的湿式化学方法等众多过程之后通过分析仪器的物理响应进行测定,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过程或其全部过程都是溯源链中的环节,测量者必须评价每个过程在完全保留被分析物方面的效率,评估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加以控制。
对于许多基体标准物质,尽管其特性量值可以通过诸如所用测量设备的校准溯源到适当的单位,但样品从一物理(化学)状态转化成另一个状态的步骤却不能溯源,此时需要用某种参考方法去评估这种转化的不确定度,或者要通过不同实验室的相互比较来评估转化带来的不确定度。浊度标准物质
用空白基体样品、空白萃取剂来证明目标特性量不存在时,可将此时的测量结果与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测量有效,否则需要引进校正因子及不确定度。
加标样品、加标空白等可用于部分测量链的有效性确认,或用于辅助样品的定值过程。
建立和证明测量结果溯源性过程中需加以控制的其他方面包括:样品称重;试剂、溶剂纯度,“纯物质”;常规实验室设备和玻璃器皿的校准情况;测量信号的干扰;用于计算并经确认的统计模型(如校准曲线);测量过程的污染、损失和缺陷。所有这些都需要确认并控制。
(4)参加定值实验室的资质认证
IS0/REMC0导则34已明确对标准物质生产者的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已开始用该导则对标准物质生产者进行认可。我国计量部门也有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对于多个实验室联合定值情况,定值的组织单位应有明确的目标,详尽的计划和有效的组织,简洁有力的指导方针,包括目标时间、每个单元的重复测量次数、测量方法的详细说明、所用样品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