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蓝天下
第1楼2013/08/13
PM1.0可以进入人的血液 悬浮的时间更长
大家已经知道,以大气中颗粒物的直径来划分,有PM10、PM2.5和PM1。数值越小,表示颗粒物的“个头”越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科院教授马嫣介绍,已有数据表明,目前PM2.5占PM10的一半以上,而PM1占了PM2.5中颗粒物数量的绝大部分。PM2.5可以进入人的肺部,而PM1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液。此外,更小的颗粒物,会更容易携带大气中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内。
南信大教授郑军告诉记者,从粒径来讲,黑碳气溶胶属于PM1,但其直径实际只有0.1微米左右,浓度约占PM1的10%。而去年冬天南京北郊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最高时占到PM1的20%。
“黑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燃煤、汽车尾气排放。”马嫣介绍,在有秸秆焚烧时,黑碳气溶胶的浓度也会异常升高。
南信大环科院教授郑军告诉记者,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不考虑气象条件影响,粒径为1微米的颗粒物的影响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而粒径2.5微米的颗粒物约为1周,粒径10微米的颗粒物则约为几个小时到1天。“粒径越小,重量越轻,越容易悬浮在空气中。”
同一片蓝天下
第2楼2013/08/13
乌鲁木齐开始监测PM1浓度
新疆乌鲁木齐已开展对PM1的研究性监测,将为重启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支撑。8月11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环保局了解到,7月底乌鲁木齐市完成了PM1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其监测原理与PM2.5相同,都是实时监测,只是切割粒径不同,仪器上的切割器能像筛子一样,将直径大于1微米的粒子从空气中过滤出去,直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就会通过采样管进入仪器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空气中PM1浓度数据。空气质量预报和天气预报类似,能预测未来24小时的空气质量状况,但须依靠长期的监测数据和经验的累积,再综合研判,才能得出相关数据。
早在2001年,乌鲁木齐市就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去年,国家执行新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臭氧、一氧化碳3种污染物加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由于积累历史数据较少,不能满足精准预报需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就此停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PM1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其占了PM2.5中颗粒物数量的绝大部分,开展PM1监测,将研究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灰霾天气成因等,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其监测结果仅能作为研究性分析和监测,暂时不对外公开。
PM1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它和PM2.5的区别只在于粒径大小不同,比PM2.5更细微。因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PM2.5可以进入人的肺部,而PM1只有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可以进入人的血液。”该工作人员介绍,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是PM1的主要来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正在研究新的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结合首府地形环境、污染源的动态更新等,按照数学公式演算出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对城市区域空气污染的程度和方位进行预报,为调控污染物排放、减少重大污染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预报数据将更准确。
8月底大连将展开PM1.0监测
从去年起,PM2.5成了国人心头大患,不仅带来灰霾,而且威胁人身健康;去年8月,我市开始监测PM2.5。眼下,大连把眼光瞄向更细小空气颗粒物——PM1.0,因为它更易被吸入体内,造成健康风险更高。昨天,记者获悉,位于星海的东北第一个空气质量超级自动监测站即将试运行,“超级站”与另4个监测子站从8月底开始将盯紧PM1.0。
昨天,甘井子区鼎山公园东北侧,周水子监测子站内设备运转不休,“黑炭检测仪、浊度检测仪是刚刚新上的设备,通过分别检测区域空气粒子对光的吸收率、散射率,用两组数据来判断大连是否遭遇了灰霾天气,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室主任纪德钰说,周水子监测子站已经具备了灰霾站的功能。
目前,位于星海三站、环境监测中心顶楼的空气质量超级自动监测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8月底前开始试运行。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超级站”,“体格”占据了一个楼层,能力确实是超强。“超级站”不仅能监测一些常规项目,还可以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汞、可溶性阴阳离子、氨气、PM1.0、温室气体等一次污染物化学组成监测。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包艳英说,大连正在着手监测PM1.0,为今后预警预报做准备,通过PM1.0监测数据等,可以判断一定区域内哪种粒径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由于国家无相关标准,PM1.0监测数据暂时不向社会公布。除“超级站”外,我市将在青泥洼桥、周水子、甘井子、傅家庄4个监测子站增加PM1.0监测设备,预计8月底前投入试运行。
据介绍,一批国内先进环保监测设备即将在我市投入试运行,意味着我市环境监测项目更加全面,环境监测能力从常规性向复合性转变。有研究者认为,无论是PM1.0还是PM2.5,数据高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污染源的变化是今后科研部门和政府研究的重点,数据明晰了才能为有的放矢地改善空气质量、治理环境提供可靠依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