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金秋计划】吴茱萸本草考证

  • Ins_c893613c
    2024/09/08
  • 私聊

中药/天然药检测

  • 吴茱萸Evodiae Fructus为温里类常用中药,入药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已作药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1]中就载有吴茱萸治疗雎病。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现代研究表明[2],吴茱萸含有生物碱、苦味素、黄酮、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降压、抗肿瘤、松弛血管及调节物质代谢等作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3]收载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2018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2022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和2023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包含吴茱萸的名方有2首,为东汉《伤寒论》[4]中的吴茱萸汤和唐代《备急千金要方》[5]中的温脾丸。为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6]中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因此,基于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资料考证并梳理经典名方中药物的历史源流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吴茱萸本草考证的相关报道不多,主要从其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穴位敷贴等进行研究,杨春启等[7]对吴茱萸碱的药理与毒理进行了研究,倪晓婷等[8]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进行了论述,孔先云等[9]对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本文则基于本草古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吴茱萸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炮制、证候禁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证,且对于文献中出现的吴茱萸和食茱萸的混淆、植物来源学名的演变进行了整理与阐述,为其他含有吴茱萸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文献依据。

    中医史学家尚志钧在《五十二病方药物注释》[10]中提到:古书所言茱萸,是指吴茱萸……《病方》的茱萸亦是指吴茱萸而言,认为古籍中提到的茱萸皆指吴茱萸,且吴茱萸始以朱臾树臾之名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1]吴茱萸为药材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11],后世多以此为正名进行记载。《本草经集注》[12]在吴茱萸条下提出:此即今食茱萸,礼记亦名藙,而世中呼为蔱,认为吴茱萸就是食茱萸,民间多称为,即《礼记》中的。唐代《新修本草》[13]认为《尔雅·释木》中记载的椒榝醜梂亦指吴茱萸,后世也作为吴茱萸的别名出现。《食疗本草》[14]提出闭口吴茱萸应称为欓子。宋代《证类本草》[15]记载:榝越椒,茱萸也,可知吴茱萸另有别名”“越椒。清代《本草述钩元》[16]亦载有别名吴萸唐代《本草拾遗[17]云:且茱萸南北总有,以吴为好,所以有吴之名,认为是根据其道地产区来命名的。明代《本草乘雅半偈》[18]从天干五行和产地方面对吴茱萸名称进行了解析:茱者,火胎于木;萸者,乙胎于甲;吴,其产也。近代植物学家夏纬瑛在《植物名释札记》[19]中引用魏晋时期郭璞对《尔雅》的注解:莍萸,子聚生成房有梂匯自裹,认为应本是一字,子聚生成房梂匯意思相近,都是子实呈聚生状态,而茱萸也是数个子实聚生一处状,具有梂匯样的子实,所以梂匯的意思,即聚生状态,即朱,赤色,提出:茱萸之果实成熟时作赤色,而其房聚成梂匯,故名‘茱萸’耳现代本草中有茶辣”“漆辣子”“优辣子等根据吴茱萸性味来命名,也有常茱萸”“川吴萸”“杜吴萸等根据产地来命名,但均以吴茱萸为正名进行记载。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多以吴茱萸为正名,亦有吴萸”“椒榝”“越椒等别名,大都是根据其产地、性味、果实颜色或形态来命名的。

    吴茱萸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临床多以吴茱萸为正名。不同著作有关吴茱萸基原及其拉丁学名存在差异,多版《中国药典》记载吴茱萸为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而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年版及多个现代电子植物数据库则收录吴茱萸为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经考证,《本草图经》临江军吴茱萸和《本草蒙筌》所绘吴茱萸与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的植物形态更为接近,可能是二者植物名相似导致的混淆。古代本草常描述吴茱萸花为红紫色,与现今花色不符,可能是将紫红色果实误认为花所致。且历代本草关于吴茱萸和食茱萸是否为一物存在争议,实际二者并非一物,食茱萸应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old & Zucc.。近现代学名考订中还存在EvodiaEuodia混用的现象。通过对比TetradiumEuodia间的差异,结合吴茱萸变种多、不同产地形态差异大的特点,其拉丁学名认定也应包括一定的形态变化范围,建议Tetradium订为吴茱萸属的拉丁学名为宜,T.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订为吴茱萸的拉丁学名为宜,而中药吴茱萸统一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T.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为宜。吴茱萸以贵州及湖南常德周边地区所产常茱萸质量最佳,饱满、色绿、香气浓、无杂质者质优。多于秋季果实尚未开裂、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收藏。近现代通常为甘草水制或盐水炒制,古籍亦载有热水浸洗、醋炒、姜汁炒、黄连水炒等炮制方法。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及无寒湿滞气者禁服,不宜与丹参、消石、白垩同用。吴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当中。通过考证,以期更清晰地了解吴茱萸的发展历史,更明确其现代植物种属分类,借助更多的炮制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也能更加注意吴茱萸的使用禁忌,促进中药吴茱萸及含有吴茱萸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也发现许多古籍记载吴茱萸越陈久品质越佳,但近现代并无相关文献证明,且仅《本草纲目》提到吴茱萸忌猪心、猪肉,其他本草古籍并未提及,近现代亦无相关记载,这些都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加以验证,以期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关注 私聊
  • xiahuanihao

    第1楼2024/09/10

    了解中药材吴茱萸。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