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1,000,000 分辨率的Orbitrap

液质联用(LCMS)

  •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7380612001923
    百万分辨率看来已经不再只是FT-ICR的天下了,把正要迎头追上的TOF又狠狠地煽了一巴掌。。
    不过FT-ICR38,000,000的分辨率不知静电场质谱议何日才能企及
    +关注 私聊
  • 徐好狗

    第1楼2012/06/27

    离子阱也能做到1100万,TOF大概60~200万左右,但是实用性不置可否。如果商品化,成本可能会高一点。

0
    +关注 私聊
  • happy爱米粒

    第2楼2012/06/27

    貌似楼主的100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啊

    徐好狗(hoggy) 发表:离子阱也能做到1100万,TOF大概60~200万左右,但是实用性不置可否。如果商品化,成本可能会高一点。

0
    +关注 私聊
  • phillyrin

    第3楼2012/06/27

    实用性如何?达到如此的分辨率,采集时间要多长?
    没在学校,看不到全文……

0
    +关注 私聊
  • 第4楼2012/06/28

    1100万的离子阱和200万的TOF能给些资料看一下吗?长长见识。谢谢。
    如果200万分辨率的TOF成本控制在FT-ICR一下的话,那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吧,毕竟现在还没有商业化的10万分辨率以上的非FT仪器,100以上就只有FT-ICR能做到了。。

    徐好狗(hoggy) 发表:离子阱也能做到1100万,TOF大概60~200万左右,但是实用性不置可否。如果商品化,成本可能会高一点。

0
    +关注 私聊
  • 第5楼2012/06/28

    3s的transient
    在393m/z的时候有945,000的分辨率,这时候可以轻松分出C13和N15,H2的峰,好处显而易见
    150m/z的时候可以到1,500,000的分辨率
    1950m/z的时候也有220,000的分辨率

    phillyrin(phillyrin) 发表:实用性如何?达到如此的分辨率,采集时间要多长?
    没在学校,看不到全文……

0
    +关注 私聊
  • phillyrin

    第6楼2012/06/28

    3.04秒啊?那些从脑组织里面提取的东西,根本没有办法用这个,太少了。3s足够把这个峰pass了……

    剑(kreanu) 发表:3s的transient
    在393m/z的时候有945,000的分辨率,这时候可以轻松分出C13和N15,H2的峰,好处显而易见
    150m/z的时候可以到1,500,000的分辨率
    1950m/z的时候也有220,000的分辨率

1
    +关注 私聊
  • continuum

    第7楼2012/06/28

    其实 时间换取的分辨率
    在厂商说明应该是不会跟你提的 XD

    各种质谱都有其优缺点
    所以才会各立一方
    不然全能机种早就独佔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happy爱米粒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精辟
    +关注 私聊
  • continuum

    第8楼2012/06/28

    多贴了一篇

    tof扫描速度基本上其他类质谱还是比不上..

0
    +关注 私聊
  • hujiangtao

    第9楼2012/06/29

    应助达人

    是不是也是以牺牲灵敏度为前提啊

0
    +关注 私聊
  • 徐好狗

    第10楼2012/06/29

    老毛子还是非常厉害的,创新能力很强,虽然做企业不行,但专利都是他们的,也就算是世界的一环了。还是要做好创新工作。




    • 1、生不逢时,Gall L.N., Golikov Y.K., Aleksandrov M.L., Pechalina Y.E., Holin N.A. SU Pat. 1247973,1986,随后CCCP就倒台了
    • 2、当时TOF大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种局限暴露出来,很多人转行搞FTICR
    • 3、早期的ORBI的却是用CEM检测的,后来才改成镜像电流
    • 4、电场计算其实很早就完成了,但如何把离子引入ORBI确实很困难的
    • 5、电极的加工也很困难,早期英国的HD仅仅成功的加工出一对儿电极,再也没有生产出第二套!
    • 6、直到AM的英国公司HD 支撑不下去,要卖给F的时候才做成第一套有信号的ORBI
    • 7、有太多的原因会让样机不工作,而真正的科学家在完成创新前已经完成了无数的工作量
    • 8、接口的工作一直做了三代才有了比较好的灵敏度
      9、做样机需要10个人,而做产品需要100个人





    FROM http://biomass.fudan.edu.cn/d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2&extra=page%3D1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happy爱米粒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徐老师分享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