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还有大家觉得用哪种分光系统会更好?

ICP光谱

  • 我只知道两种分光系统,一种是中阶梯光栅的,另外一种是C-T的,大家畅所欲言,现在正在学习中。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
    +关注 私聊
  • wangyamei

    第1楼2006/07/20

    感觉现在用中阶梯光栅分光的居多

0
    +关注 私聊
  • LiveBandit

    第2楼2006/07/20

    光谱仪的分光(色散)系统
    复合光经色散元素分光后,得到一条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能将复合光束分解为单色光,并进行观测记录的设备称为光谱仪。无论是在单道扫描型还是多通道型或全谱直读型的任何光谱仪中,通常都希望:
    (a) 有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波长选择,
    (b) 能从被检测的辐射源的特定区域里采集尽可能多的光。
    为达到这两个目标,系统将包括:
    (a) 一个入射狭缝;它提供与狭缝尺寸相同的的辐射光带,
    (b) 一个能产生一束平行光的准直器,
    (c) 一个或两个组合的色散元件,
    (d) 一个能使被色散的特定狭窄光带重显的聚焦元件,
    (e) 一个或多个能使所需光带分离的出射狭缝(全谱直读型仪器无需出射狭缝)。
    在光谱仪的分光系统中,采用的色散元件几乎全都是光栅,在一些高分辨率的系统中,棱镜也是分光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

    全息光栅
    随着全息激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采用激光干涉照相法制作的衍射光栅,这种光栅称为全息光栅。
    在磨制好的光栅毛坯上均匀涂布一层光敏物质,然后置于同一单色光源的两束激光干涉场中曝光。把明暗相同的干涉条纹记录在光敏层上。将已曝光的坯基浸入一种特殊的溶液中,涂层各部分由于所接受的曝光量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溶蚀,从而在坯基上出现了与干涉条纹相当的槽线,最后在真空中镀上反射铝膜和保护膜就制成全息光栅。
    全息光栅的特点为:(1)无鬼线,杂散光极小。(2)衍射效率较低,全息光栅的槽形通常为近似正弦波形,这种槽形不具备闪耀条件,没有明显的闪耀特性。据称,采用“离子蚀刻”技术的全息光栅,使光栅衍射效率得到较大提高。(3)分辨率高。由于全息技术使光栅刻线总数大幅度增加,因此色散率、分辨率也大幅度得到提高

0
    +关注 私聊
  • LiveBandit

    第3楼2006/07/20

    光栅的误差
    在刻制光栅时,要求每条刻线必须很直,各刻线间严格地相互平行与等距,刻槽的几何形状必须完全一致。尽管光栅刻划机属精密机械之王,并在相当严格的环境下工作,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机械误差,因而在机刻光栅的光谱中会出现一些不真实的谱线称为鬼线或伴线。
    平面反射光栅都由机刻光栅(母光栅)复制而成,因而鬼线的出现,是这种光栅不可避免的缺陷.

    中阶梯光栅(echelle)
    线色散率、分辨率、集光本领是评价光谱仪性能的重要指标,而这些性能又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色散元件—光栅,制造高性能的光栅一直是光谱仪技术追求的目标。
    从光栅色散率公式可知,在自准条件下(a=b=e)
    dl/dλ=(m·f)/(d·cosb)
    提高线色散率可采用长焦距f、大衍射角b、高光谱级次m、减少两刻线间的距离d(提高每毫米刻线数)。
    从光栅分辨率公式可知
    R=λ/Dλ=m·N
    提高分辨率可增加光栅刻线总数N、用高衍射级次来解决。
    在常规的光栅设计中,都是通过增加每毫米刻线数来提高线色散率和分辨率。事实上由于制造技术及成本原因,精确、均匀地在每毫米刻制2400条线已很困难,采用全息技术制造的全息光栅最高可达10000条,但由于槽面成正弦形,使闪耀特性受影响,集光效率下降。
    194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Harrison教授摆脱常规光栅的设计思路,从增加衍射角b,利用“短槽面”获得高衍射级次m着手,增加两刻线间距离d的方法研制成中阶梯光栅(Echelle),这种光栅刻线数目较少(8-80条),使用的光谱级次高(m=28-200),具有光谱范围宽、色散率大、分辨率好等突出优点。但由于当时无法解决光谱级次间重叠的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未受到重视,直到七十年代由于实现了交叉色散,将一维光谱变为二维光谱,方得到实际应用。随着九十年代初二维半导体检测器(CID)和(CCD)的应用,中阶梯光栅的优点才在ICP光谱分析中充分的展现出来。
    光栅方程d(Sina+Sinb)=mλ 同样也适用于中阶梯光栅。在“自准”(a=b=e)时,
    m=2d·Sine/λ。
    中阶梯光栅不同于平面光栅,采用刻槽的“短边”进行衍射,即闪耀角e很大(60°- 70°);采用减少每毫米刻线数,即增大光栅常数d,因此,光谱级次m大大增加。例如IRIS Ad.全谱直读ICP的光栅刻线为52.6条/mm,闪耀角e=64°,可计算出对应λ=175nm的光谱级次m=189级,对应λ=800nm的光谱级次m=42级。
    对于衍射级次从42-189时,其闪耀波长分别在800-175nm光谱分析段内,且这些闪耀波长间隔较近,即形成全波长闪耀.

0
    +关注 私聊
  • LiveBandit

    第4楼2006/07/20

    中阶梯光栅的角散率:db/dλ=(2·tgb)/λ
    线色散率dl/dλ=(2·f·tgb)/λ
    分辩率R=λ/Dλ=2·W/(λ·Sinb)
    从上面三个公式可知,中阶梯光栅的角色散率、线色散率和分辨率都与衍射角b有关,并随着b增大而增大。因此,只要取足够大的b值(取闪耀角接近衍射角b=64°),即相当于在较高级次下工作,就能获得很大的角色散率、线色散率和分辨率。
    对于一般平面光栅,线色散率dl/dx =(f·m)/d,必须依靠增大仪器的焦距f,减小刻线间距d(增加刻线条数)来增加线色散率。而中阶梯光栅由于角色散率很大,不必依赖焦距的增加,就能获得较大的线散率。例如焦距1米,3600条/mm的平面光栅在200nm处,一级光谱的倒数线色散率仅为0.22nm/mm,而0.5米焦距,52.6条/mm的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在168级处同一波长的倒数线色散率可达0.14nm/mm。由于中阶梯光栅的角色散率足够大,焦距反而可缩小(如0.5米),因此,仪器光室的体积大为缩小,使相对孔径变大,光谱光强也得到提高。
    由于线色散率大,中阶梯光栅每一级光谱的波长范围相当小,在这个范围内各波长的衍射角基本一致,而且各级基本上是在同一角度下(闪耀角)观察整个波长范围,所以均可达到很大闪耀强度,即“全波长闪耀”。另外,这种中阶梯光栅它们相邻的衍射光谱级次之间的能量分布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波长的入射光的能量多被分布在两个相邻衍射光谱的级次里,由于最佳闪耀波段两侧能量锐减,如图中虚线下方所示。故入射光强能量几乎都被集中到如图中虚线上方的闪耀波段中的该波长上,由此可知,中阶梯光栅在175-800nm全波段范围内均有很强的能量分布,中阶梯光栅其光谱图象可聚焦在200mm2的焦面上,非常适合于半导体检测器来检测谱线。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各级之间的重叠用交叉色散棱镜的办法来解决,即棱镜的色散方向与中阶梯光栅的色散方向互相垂直,这样在仪器的焦面上形成二维光谱图象.

0
0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加5积分,加5声望
    +关注 私聊
  • myfchina

    第6楼2006/07/21

    学习了,受益非浅。

0
    +关注 私聊
  • wangyamei

    第7楼2006/07/21

    强烈要求把此帖升成精华贴,活土匪同志写得太好了!

0
    +关注 私聊
  • rongronggely

    第8楼2008/03/26

    停直观的阿,呵呵

0
    +关注 私聊
  • littlemushroom

    第9楼2008/04/22

    谢谢啊谢谢

0
    +关注 私聊
  • yanghao1

    第10楼2008/07/28

    问题提的好,答者更经典啊!学习了!谢谢各位高手!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