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篇|关于系统适用性标准考量的小知识

液相色谱(LC)

  •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听到前辈们说这个塔板数降这么多、拖尾因子这么大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对高效液相色谱中主要的系统适用性参数进行介绍,方便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的理解。

    01.理论塔板数(N)

    这没有可参考的数值,柱效测定的理论塔板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它只是用来评价色谱柱出厂时的性能指标。

    假如你测得一个新的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是20000,与厂家报告的理论塔板数相近(一般在10%左右波动),那么说明色谱柱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相差超过30%,我建议你们跟厂家联系,评估色谱柱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1)建立该品种下该方法的起始理论塔板数经验值,就像上述说的色谱柱柱效测定的塔板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没有那么高,里面受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分子与色谱柱填料的相互作用、分子的扩散速率等)。

    2)建立该品种下该方法的起始峰宽的经验值,一般来说,一个较好的峰形是符合高斯分布的,而且峰形尖锐、对称;如果峰形从一个瘦高的状态变成了一个矮胖的状态,那说明塔板数也是有变化的


    图1.峰形变化图

    02.分离度(Rs)

    a.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 1.5。

    b.如果待测物质峰与相邻峰之间未达到基线分离,采用峰谷比



    图2.不同分离度的峰形图

    1)一般地,满足1.5即可满足基本要求;当分离度小于1时,两色谱峰重叠较严重;分离度等于1(4σ)时,两组分被彻底分离部分占98%,对每个色谱峰来说,其峰纯度亦为98%;分离度为1.5(6σ)时,两组分被彻底分离部分占99.7%。


    2)如果峰在主峰后面,主峰后面的峰与主峰的分离度,我建议Rs>2;因为你要考虑主峰拖尾的情况。
    3)峰到谷比也没有明确的推荐值,一般是分离度达不到1.5的时候,才去自己人为的规定;当然了,这也是要基于产品特性的一个数值,比如某方法你在经过一段时间适用后,发现主峰后脚有一个不能完全分离的峰,但通过峰到谷比计算,它都是5.0以上的数值;那么你就可以定峰到谷比>2;这都是基于自己的历史数据来制定。


    图3.不能完全分离的峰形图



    03.拖尾因子(T)

    a.除另有规定外,在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以峰面积作定量参数时,T 值应在0.8~1.8之间。

    b.以峰高作定量参数时,T 值应在0.95~1.05 之间。

    1)一般地,当 T>1时,表示色谱峰拖尾;当 T<1时,表示色谱峰前延。

    2)建立该品种下该方法的起始拖尾因子经验值在使用的过程中,色谱柱必然会越用越差,最直接的体现除了理论塔板数的下降,还有拖尾因子的增加。如一开始的峰形对称因子是1.1,在进了2、300针样品后,峰形对称因子变成了1.6;说明在使用的过程中,色谱柱的性能越来越差。我建议超过1.6的时候,就要考虑更换色谱柱了。

    不要想着可以再生色谱柱,虽然大家都这么说,实际上有些效果并不理想。

    总结一下: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的系统适用性参数,比如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反映了色谱柱的分离效率,但它主要是色谱柱出厂时的性能指标,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变化。分离度是衡量相邻色谱峰是否充分分离的指标,一般认为分离度大于1.5是可接受的,如果小于1则说明峰之间重叠严重。拖尾因子则用来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理想情况下应该接近1,如果大于1.8可能意味着峰形拖尾严重,小于0.8则可能是前延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建立这些参数的经验值,并根据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色谱系统的性能。如果发现理论塔板数显著下降或拖尾因子超出了0.8到1.8的范围,可能就是时候考虑更换色谱柱了。毕竟,色谱柱的性能会随着使用而逐渐下降,而且有时候尝试再生色谱柱的效果并不理想。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